今天,在朋友圈看见一个在澳大利亚的师姐晒了一张“波浪岩”的照片,我不禁好奇,是什么原因导致这里的岩石墙形成了类似瀑布/海浪的侵蚀面。
我便在手机上找寻答案,在公众号“湘说地理”和“行知科学研究”中,我找到了大概能说服我的解答:
澳大利亚波浪岩位于西澳大利亚州西南内陆地区,是一块天然花岗岩,高约15米,长约110米。波浪岩原是一块埋于地下的巨大岩石,经流水侵蚀掉周围的土壤,使其岩石底部露出地面,同时,在强劲的沙漠风挟沙粒和尘土的风蚀下,留下蜷曲状的顶部,配合上早晚剧烈的温差,渐渐形成了波浪的形状。
当内部温度增高时,已经到了夜晚,岩石的外表开始降温收缩,而内部岩石受热开始膨胀。致使花岗岩的表层剥蚀,并且在风力的吹蚀作用下形成如今的形状。而波浪岩表面的线条是由于含有炭和氢的雨水冲刷时,带走表面的化学物质,同时产生化学作用,因此在波浪岩表面形成黑色,灰色,红色,咖啡色和土黄色的条纹。这些深浅不同的线条使波浪岩看起来更加生动,就像滚滚而来的海浪。才形成这些独特壮观的景色。它可不是由水的溶蚀形成的。
波浪谷向我们展示的是由数百万年的风、水和时间雕琢砂岩而成的奇妙世界。深深的沟壑里,千百年雨水冲刷成各种各样奇特的线条。在我国陕北的靖边也存在这样一个波浪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