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生娃容易带娃难。这句话真没错。带娃的过程是艰辛的,当然也有幸福的味道。特别是当看到娃开心的笑容和活泼玩耍的身影时,觉得自己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回想二宝出生到现在,每个重要的时刻都历历在目。她第一次翻身,第一次爬,第一次一步一挪的走路,第一次叫爸爸、妈妈,第一次学着跳跃,第一次进入幼儿园这个大集体……她一天一天地在她自己的人生路上前进。
想到这里,又想到我的大宝,大宝小时候没有我完全的陪伴,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希望在以后的岁月里,我会有机会去弥补这个错误的选择和对她造成的创伤。
话题扯太远了,妈妈一想到自己的孩子,总是忍不住多唠几句,我想大部分妈妈都会这样吧。
我身边也有很多为人父母的家长,每当听到家长们说孩子又感冒了,又犯鼻炎了,又去医院了等等的话,我也是挺揪心的,感觉小孩子太受罪了。所以,我萌发了一个念头,希望能把我的经验告诉别人,告诉更多的人,希望能对其他一部分的孩子也适用。因为有个体差异,我也并不能确定我的方法适用于全部的孩子。
那么就开始正题吧,我是怎么让我的小宝3年多不去1次医院的呢?
这么多年的带娃经历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点,妈妈们做到了,那么孩子就能少去医院次数或不去医院了。
首先,关于疾病还是那句经典的话——防大于治。那么有人问了,怎么防呢?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有时候防也防不住啊,比方学校里同学之间传的。我们先不想太多的困难,要知道,预防疾病的发生首先是提高自己的抵抗力。那么这就要妈妈们在平时多关注宝贝的日常表现了,宝贝表现有点吃多了,那么要保护他/她的消化功能了,比方给她吃点助消化的食物或者产品啊。当季节气候转变的时候,要注意给宝贝适时增添衣物的同时,也要给宝贝增添一些有营养的食物或产品。比方夏天到秋天的季节转变,我们可以炖点银耳汤给孩子吃吃,每天给孩子喝点柠檬水,柠檬到水果店里买一个新鲜的,可以切好几次用呢。更多的生活小点子,需要妈妈们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根据时令变化,尽量选择当季的菜或着说符合当季适合补充的食物。除了天然的食物,也可以增加一点别的营养物质,不是叫妈妈们给宝贝大补,这个是不恰当的,而是适当的给予。就好比刚出生时我们提倡母乳喂养一样的概念。因为母乳里面会有一些宝宝还不能自身合成的抗体,而这些对于宝宝来说是非常需要的。我不是医生,也不是中医,所以自己不会配天然的食材去解决宝贝遇到的问题,所以我大多情况下都是去店里买相应的成品的,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有的宝妈担心外面买的东西不好,但我想这些产品都是有相关部门监管的,总比吃药强。
其次,如果一时疏忽或者在学校里面感染了感冒了,开始有症状了怎么办?比如受寒流鼻涕了,可以弄点生姜红糖水给宝贝去去寒,有的人会煮葱白大蒜水,因为这个水我宝贝不要喝所以我一般都弄生姜红糖水给她去寒。如果有咳嗽的话,可以给喝点药食同源的膏。我觉得药食同源的东西吃着放心。不过一岁以内的小婴儿还是听医生的,毕竟太小了。我小宝是两个月的时候住过院,说是肺炎,因为太小了,自己不好处理,一口痰都不会吐的小宝宝在家不好办。后来等她大一些了,我给她吃过药食同源的膏,每天当水喝,调得稀一点。现在小宝的身体蛮好的。
再来说说发烧吧,如果发烧了怎么办?我基本都都靠额头碰额头,或者用我的皮肤去测的,没有精确的用体温计,因为体温计都坏了,没买新的。除了感受一下她的体温,还可以观察孩子的表现,或许被烧得没了精神气儿。这时候作为父母的我们千万别慌,我们可以给她贴一张退烧贴,然后马上端盆热水来,用毛巾给她擦身,特别是颈部大动脉和腹股沟。而且发烧时不要再给她穿衣服了,都脱掉。当气温低的季节,请把空调开起来,到自己感觉室内可以穿单衣的程度。当体温很高时,可以扩大擦拭的面积。一边擦一边可以用体温计量一下体温。那可能有的人问了,要是孩子觉得冷了怎么办?看情况,如果体温降下来了,那就稍微盖点被子,如果盖了被子体温马上升高了,那还是不要盖,继续用毛巾擦身。这是一个要不断观察的过程。如果经过这么不停的擦身,好几个小时都没有退烧,那就去医院求医吧。一般我的小孩都在夜里发烧,我都是一个晚上不睡觉,第二天就退烧了,如果是第二天没退烧或者没有明显退下来的趋势,那我就会去医院。目前来说这样的退烧方法还是挺管用的,一般第二天就好起来了。如果物理退烧的过程中,退不下来,反而升高,特别是39度以上还往40度去了,没有好转的趋势,那是得吃退烧药的,以免太高了,会影响身体。
最后,关于疾病,其实它的发生也是和心情息息相关的。所以,我们作为父母的要时刻站对自己的位置,不要动不动就对孩子发脾气。当你发脾气的时候其实自己就已经是个小孩了,和你自己的小孩一样的年纪。发脾气、动怒只会让孩子害怕,因为他们还小,只能依靠你来过活,试想一下,如果你赖以生存的大自然发怒了,你会是什么感受?我想除了恐惧还是恐惧吧。一个小孩带着恐惧的心情能不生病吗?所以请好好爱你的宝贝,就好像她刚出生的时候一样。
做到以上几点,一般小孩就不大会去医院了,因为你都层层把关了。不过这是我通过带小宝总结的一些经验,或许存在个体差异,各位父母要结合自己孩子的自身情况来,相信你也会有一套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