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今天,于丹教授发了一句话:我今天明白,来日并不方长。
是的,我也是很久以后,才懂得,很多事情,时过境迁便不能倒行逆施。也就是,过去了,并不能弥补。
抓住每个时刻,对喜欢的人好,抓住每个时刻,让自己把珍爱的时光,绘镂出痕迹。
苏格拉底说,如果你觉得你现在的生活不值得一过,那你还不如死了呢。
做一件事情也是,如果做不到自己认为的标准,那还不如死了呢。
过去,我有些时候,也是这样拿着劲儿活。
有些时候,也看得很淡,似乎世界与我无关。
直到慢慢觉得,那些拿着劲儿活自己的小小领域,其实有人正与你殊途同归。并不是那么危机四伏。
让你措手不及,落入温暖。
而那些看的非常非常淡的事情,自己已经淡到了凌波微步的境界,其实会在某个时刻,悄悄积累成一枚暗坑。
让你措手不及,面对挑战。
你看,生活,多么吊诡,又充满了神奇和惊讶,这就是乐趣。
如果你用欢乐的眼睛去看待生活。
过去了,但他就是存在过啊。
对与错,对于今天的意义,不是悲与喜,而是如何继续。
以及欢乐的未来。
生活,是至高无上的。
正文11.12
那么我肯定要写些和你们相关的事情,同学们。
并不是我好为人师,实在是因为过去的岁月,我一天的24小时,除了睡着了,几乎都和你们混在一起啊,心心念念,除了刷个淘宝、看会儿小说、美一美、旅个游、吃一吃,剩余的喜怒哀乐,都是你们。
并不是我非要纠缠着你们,你们懂的,这是纪律和职责,慢慢的,也就成为了惯性。
当然,最近有人跟我说,生活是至高无上的。
我是个好学生,人家跟我说的话,我都会思考。
我想了想,觉得很对,所以,看到你们都很好,事实上,因为年龄越来越大,感觉你们有很多令我惊喜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欣然而悟,我要在生活中,重构与校园的缘分。
梁漱溟说过,人生的三种态度是:逐求、厌离、郑重。
我认为,长辈们怕是活到了三,我好像纠结在二,而你们,怕是还在一,这是个很长的阶段。
我想说说一。
别怪我,开了十四年班会,习惯了往讲台上一站,就叨叨叨叨,请允许我一个中老年人,先沿用惯有的方式叨叨叨。“你们什么什么,应该什么什么,所以要什么什么……”
并不艺术,也不快乐,对吧,可我就是用了这么干涩的方式,送了你们一届又一届,一点也不风趣,原谅我吧!
你们,比如说,开班会的时候,总是往后坐,众所周知,我开班会的时间并不长,总是说完事情就完事,但你们还往后坐,网上有个座位图,说学霸爱坐第一桌,企业家一般都坐在后面,让我姑且认为你们未来都会成为企业家吧!
不过,据我所知,上课的时候,也是这样,这样不好,对吗?看黑板看不清,听讲听不清,甚至你想看看你喜欢的老师穿的什么牌子的衣服,用的什么牌子的手机,近距离了解一下她都没有可能性。
是的,你可能觉得这并不重要,一科两科影响不了毕业,对,还真是这样,听到你这么说我有点生气,但我也奈何不了你。
你可能觉得,我学得很快,我根本不用听他白活,对,我理解你,确实有很多尖子,你们的理解力和自学能力很棒,我似乎想说些什么,但看着你们傲娇的脸,我不好意思说。
你可能觉得,我可以一边玩手机,一边听,一心可以好几用。好吧,我更不好意思说什么了。
我最能使用的武器,那也只是规则,如果旷课的不能够按规定被挂科,被处分的话(你懂的,政策执行下来要打很多折扣,这其中,凝聚了很多老师对你们的容忍、规劝和爱,当然还有一些政策上的缺陷和漏洞。)如果这也不关痛痒的话,我们工作的最低标准,底线,那就是不出事儿。
Ok,世界依然太平,然而,在默默中,时光已如流水,在你们身边泓然一逝。
我会在家长到访时,是那种农村来的,真正的穷苦农村来的家长,对于孩子无能为力,手上老茧密布,脸上失神的家长,我真正的会感受到心酸和无奈。
每次我把你们请到一起,再讲述一个回合,来来回回的还是这些话。
不管大学这个平台你是否满意(事实上,在你不能自食其力的时候,你还没有超越一个平台谈满意与否的权利)你只能先努力地了解它的规则完成你在这里的资格认定。
那肯定就是学习。
认真学习的人,状态绝不会是主动往后坐。
我跟你谈谈我的看法:
[if !supportLists]1、[endif]注意力难以集中,因为你远离了当头棒喝的“危险区”。在后面的舒适区,老师虽然看得到,但你只要拒绝对视,你就能够在内心屏蔽掉老师目光的招呼,进入浑然忘物的境界。但前排不同,玩一下动一下,老师的目光如芒在背,很不舒服,久而久之,注意力会不由自主地坚定起来。
[if !supportLists]2、[endif]五感难以打通,其实手机、笔电、笔记本、铅笔签字笔彩色荧光笔包括手帐本,都是可以同时使用的,你完全可以在前排铺开你的工作台,看不看老师都无所谓,关键是,在近距离清晰的声音里,用观赏和研究的方式去学习,老师的目光和清晰的声音,走来走去的近距离亲切感,完全可以像一个金钟罩一样把你保护在内,进驻这个境界,就是一个小小的书房。非常惬意,但在后排,声音飘渺,世外桃源,进入境界,很难。
[if !supportLists]3、[endif]提问题,随时互动,难。老师讲课不是很喜欢随时被打扰,但一定喜欢和你有所互动,目光的会神、皱眉、茫然都是对老师的反馈,线下课堂的魅力,就是这些眉来眼去的交汇,那本准备好的教案,正在课堂上被你重新解读。坐在前排的你,其实在与老师一起讲课。真的是这样的,你试试吧!
那么,你为什么不愿意往前坐。
真不好意思,我明白。
[if !supportLists]1、[endif]长期坐后排,习惯了,读大学还坐后排。
[if !supportLists]2、[endif]怕老师,从小到大就怕老师。
[if !supportLists]3、[endif]烦老师,从小到大就烦老师。
不外乎这三点:惯性、惯性、还是惯性。
读大学了,教学和管理方式都发生了改变,从义务教育到缴费教育,甚至,为了考取某个证书,你还要多付费……诸如此类都发生着巨大的转变,你的主观还不转变一下吗?
外界要求你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去付费、去自己负责自己的时间。
而你的主观,应该意识到这种“推”力。
把自己的主观调整为独立负责、独立选择、独立争取这样一种状态。
我可以很安静、很低调。但那是经过规划的低调与安静,在这个规划里,有一部分的我的时间,是积极、活跃、负责、全力以赴的。
如果你做到了我所说的前面这句话。
那么这句话之前所说的所有话,你都不必看了。
恭喜你,好学生。
好学生,是好生活的开始。
来日并不方长,失去不能弥补。珍惜!
每次执笔,为喜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