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世间,有些路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单独一个人去跋涉的,路再远再长,夜再黑再暗,我得独自默默的走下去。”席慕蓉曾在她的书中这样写到。我也曾把它作为我的人生格言,但自从那件事后,我渐渐地我对这话的产生了怀疑,独行真的好吗?为什么我会感到彷徨无助呢?
仍然记得那是16年的夏天,是我高考成绩出来后的几天。我本怀着满心欢喜想象着我的成绩,虽然说相比与平时,有点不太理想,但我自认为应该不会太差。可是,没想到迎接我的确是晴天霹雳,一个我从没有过的分数映入我的眼帘。我顿时理解了“无语凝噎”的内涵,想哭却不敢哭。转头想起我在考试前和父母,亲朋好友夸下的海口,恨不得立刻找个洞钻进去,然而事情已经发生了,我所能做的只是如何更好的善后。
最后,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把我的成绩告诉了父亲。父亲听后没有言语,只是缄默,周遭的空气瞬间凝固了。这样大概过了半个多小时,我感觉我都快要窒息了,我决定打破这寂静。我轻轻的喊了声“爸”但接下来我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尴尬的局面似乎又要再度出现了,幸好这时父亲说话了。父亲淡淡的问了我一句“那你打算怎么办呢?是复读,还是就这样将就。”我一时语塞,在我的固有思维中,这些不都是应该父母来决定的吗?为什么到了我这里,我却要一个人觉定我的未来,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像一个行走在黑夜中的人,没有星光,也找不到方向,我像是一个被遗弃的孩子,在孤独的前行,无助,彷徨袭上了我的心头。
也就是在这时,我看到了黑夜里的明灯——《我与地坛》。《我与地坛》是我国著名散文家史铁生的一部记录了他与命运抗争的作品。史铁生,这个大器晚成的作家,在他生命最绚丽的时候却忽的残了双腿,就像那本该开放的花朵,却因为狂风骤雨而“零落成泥碾作尘”。而《我与地坛》就是他在残了双腿之后写的,你也许会认为他的书里写的都是些愤世嫉俗的东西,用以宣泄他对现实的不满,对命运不公的愤懑。但是,不是,都不是,他在书中表达的是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在他的眼中“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是一件无论如何也耽误不了的事情”多么旷达的人生观啊!所以他选择了生,即使艰难也永不放弃。最终他胜利了,他以他残损身躯成功的扼住了命运的咽喉,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与欢乐;他用他睿智的言辞照亮我们幽暗的内心。
想想史铁生,再回头想想我自己,我发现自己其实很幸运,至少我还有个健全的身体,可以在阳光下肆意奔跑。相比于他,我现在的挫折又算什么呢?恐怕只是个笑话吧。正如他在《我与地坛》中所说的“时‘间限制了我们,习惯限制了我们,谣言般的舆论让我们陷于实际,让我们在白昼的魔法里闭目塞听不敢妄为”。所以他渴望黑夜,渴望站到黑暗中去去看生。细细想来,我们不也是这样吗?我们总是会在意别人的看法,为了周遭人对你的满意,为了博得他人的称许与微笑,战战兢兢的将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
我渴望和他一样跳出原有的限制,寻找新生。可是我却终究没有跳出现实的束缚,为了避免回家见到亲朋好友时的尴尬,我选择了一个离家很远的地方复读。但是此时的我已不再彷徨,我已为我的未来作了明确的规划,我也找到了我前进的方向。
他乡的夜很黑,但我不再会孤独,无助了,因为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我与地坛》已成了我无声的朋友,在黑夜中指引着我前行,即使孤身奋战,我也能吟萧徐行,坐看云起云升,
静赏花开花落。
作者:赵文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