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最后一次再见,就是永别。”

“最后一次再见,就是永别。”

作者: 谢丹儒 | 来源:发表于2023-05-08 00:08 被阅读0次

    原则上讲,本文属于付费内容。意思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总要允许自己在反反复复间去明白自己,去认识自己啊。

    写下这句俳句。我觉得就可以收笔了。

    这些年来,我挺满足的。这种满足并非是我有什么,恰恰是,我一无所有却又好像什么都有了。就像朋友说的:“挺长脸的。”

    确实,挺长脸(羞愧)。

    我问自己,怎么会活成这个样子呢?我答,就是这个样子啊。

    突然想起木心和他母亲的一段对话:“年轻时,少年气盛,只面对未来,只关心未来。母亲说:你志向对,可不是太苦了吗?我说:是,只好这样。”

    我在想木心说这句话时的神情,是否语气中多少有点自怜,是否幸福中又多少有点羞愧,又是否神色里假掩装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

    木心是幸福的,有来自母亲的肯定,还有母亲的怜爱,但多少是羞愧的。(这就像是在说,虽然我希望我永远是个孩子,可我成长了,我长大了,我挺羞愧的。因那不是我的,却发生了,我亦不能更不会且做不到不让它发生)我不敢想象,在他人怜爱自己时,自己是否会也怜爱自己几分?这就是我说的自怜。然后,说出那句“是,只好这样”,我想象不出它的严肃,也无法想象该以怎样的姿态去应对“明知道的一切”:是心中早有准备的坚定、坚毅,是心中也跟着惆怅、怅茫,是对“好”的出现然后“悲观主义的底色”不得不倔强、坚强?所以,我填充了自己的设想,假掩,装,漫不经心。

    既渴望又恐慌。这是第一次出远门的心情,这是第一次能够和父母平等对话的心情,这也是第一次面对离别的心情。

    木心说:“艺术家的牺牲,完全自愿。”

    主动的,自愿的,漫不经心的。意思是,我知道,我都知道;意思是,就是这个样子,只好这样子;意思是,我接受,我愿意,我挺好的。请放心吧!

    “请放心吧”,它不是对别人说的,不算回应,甚至压根不会说出口。这话,是对自己说的。

    我们的文化、文明历来在表达感情时含蓄得很。就像很多人送礼,他不会说“送你”,而是说“刚好我有余、刚好我也需要”,“刚好”的意思就是“顺便”。而“顺便”的意思则是“顺着你的方向,我是方便(愿意)的”。

    这一幕像极了爱情里的“牺牲”——无论东南西北,只要是你想去的地方,就都是顺路的。

    你看,其实我都懂。心里都懂。但我不会说什么,更不懂得该说什么,只好把一切的好默默攒在心里。

    这“好”暖在心里,可以暖很久很久。直把心融化,叫心化柔软。

    其实,大家也都明白,人与人的感情并不总是相通。悲欢不同,喜恶不同,善恶不同,是非不同……有很多很多的不同且不通。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好”。且这个“好”最好是不说出来的(从这个角度讲,“不知好歹”实在骂人不浅,近乎等同于说没得感情、不是人。不过,这话说出来就不善了。就像把“好”说出来,同样就不“善”了)。

    有人问:有一点相通还不够吗?够的。足够了。

    再多,就不“善”了。

    这一点是共通的,“过与不及”都糟糕极了。无论是爱太满,情太深,人太好,事太顺……反之亦然。

    太极端了,都不好。

    所以,我说,总要允许自己在反反复复间去明白自己,去认识自己。

    而等你终于明白和认识自己之后,往往也是该告别的时候了。这个告别,往往就是永别。

    是的,告别过去,告别过去的自己,告别远去的一切,让它们回归它们原本的位置。重新出发,也从心出发。这既是放过自己,放下自己,同样是回归自己,更是在做自己。

    以前,我总说:男人不懂女人的善变,女人不懂男人的反复。

    那时,我不明白。我是直觉的。这一点很惊奇也很惊喜。我也是后来才渐渐发觉的。

    这是“艺术家”的天赋了。因为直觉,直通观念。而很多情况下,即使有直觉的艺术家,要通过概念才进入观念。更多的人,则既没直觉,也没观念。直觉好,根本不需要概念,直通观念。(出处:木心)

    那么,善变是因为什么呢?很多人可能很容易想到“考验”,很接近了。但其实是“确定爱”;反复又是因为什么呢?很多人可能很容易想到“迟疑”,也很接近,实际是“怀疑”。也就是说,男人和女人在面对爱情时,男人往往是“落后”的。

    比如,女人总喜欢一遍又一遍地问男人“你爱我吗?”而男人多半会问“你爱我什么?”

    所以,确定了吗?

    我是说,大家都幸福吗?

    如果我告诉你,爱是盲目的。这不是傻,不是蠢,更不是笨。尽管我们都爱用“傻瓜”,“蠢蛋”,“笨小子”等“爱称”来表示自己的亲昵,但并不代表我们就多智慧、聪明和清醒。恰恰相反,它在告诉我们,我们是爱的,正爱着,很盲目地爱着。盲目到不想智慧、聪明和清醒。简直像做美梦一样。

    如果你问我爱情多美妙,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像极了美梦一场。

    是的,你我都深知会醒,且终会有醒来的一天。可,那又如何呢?依旧想继续梦下去,哪怕装睡也想多沉迷片刻。最好是在梦中死去。或永恒。

    不过,说来也怪。不论男人女人,在初遇爱时,往往又是被“不爱”的对方所吸引。比如男人的理性,比如女人的知性。而一旦深入爱河,却又都像变了个人。等都“湿身”了,也就清醒了。再回看,最好不要回看!

    会被自己“蠢”哭的。或感动,或怀恋,或感叹,或遗憾……

    谁不希望美梦驻留?谁人知“智者不入爱河”?——不是爱河令人不智,恰恰是智者之所以是智者正是自己亲手摧毁梦的河床。

    所以,智者回不去了。

    就像过去的过不去的,一切都将过去,一切都回不去了。

    若再回?

    就像我重新又下载了各大自媒体平台,我已经明白我自己,我已经认识了自己的内心,尽管各大自媒体平台“账号”给我带来过诸多“欢”和“喜”,然而,再看它们,我既已知这是最后一次再见,我再看它们不过徒增悲欢,我又怎忍?可心不忍,我又何至于如此!

    用朋友的话说,这是何等矛盾呢!

    但恰恰是矛盾才一直相安无事啊。我是说就像平衡,就像享乐和吃苦,又像我和宁做我以及假装我。只不过是,更多时候“我”并未看见“我”而只见宁做我却不是我和假装我却无我。

    如今我已醒来,重温旧梦,不过是徒劳一场。我的心已疲惫,我情已消淡,我意已决。

    又想起一件“小事”。

    今天“上工”的时候,在我和同事拿东西的时候,因为都知道接下来需要的是什么,但彼此的依据是不同的。或者说,尽管所需的材料是固定的,但我们对材料的“所需”的判断是不同的。同事作为“师傅”自然经验老道,而我作为新手则“跃跃欲试”。结果是一番较量下来,很明显我错了。但在此之前我是不知道的。所以,在此之前我一直怀揣不安着。

    经由此事,我去反思,然后很快就明白了问题出在哪。

    对于未知事物,尤其是新手,往往容易夸大其真实需求。所以,新手上路,往往小心翼翼,且“错漏百出”。这还不是关键的,关键之处在于什么呢?我们夸大的同时,自然我们也负累诸多。无论是外在的还是内心的,我们都在承受着不小的“负累”。

    说白了是,我们并未相信我们的判断,继而我们对了也不知道为什么对,只能算侥幸;我们错了也无法理所当然,百思不得其解。也就是说,尽管我们在行动,但我们的思维始终还停留在“原地”。

    而“师傅”呢?尽管他们也并不确定真实情况如何。也就是说,都是在面对未知情况。他们反而跟平常事儿一样。无论是对了或错了,好像都理所当然。且都能够迅速“调整过来”,甚至压根不需要调整,他们马上就会找到解决方案。也就是说,无论是对的还是错的,似乎本就一样。这就好像“概率学”在他们那儿是不存在的。他们压根不会过多考虑的。

    尤为值得我注意的是什么呢?恰恰是差不多的时候,或者说“刚好”的时候,作为新手是最紧张的。事后回想,这实属不必要。

    意思是,少点不更好?负累减少,还轻松化解。多点就麻烦了,“背上背下”,都是负累。至于刚刚好,我需要为此多思虑什么吗?就这么简单。

    所以,最后一次再见,就是永别。我在处理“注销账号”时的漫不经心和理所当然,它何尝不是一种“老道”呢?

    我想,大叔之所以魅力非凡,并非他们无喜怒哀乐,恰恰是他们习惯了喜怒哀乐,继而不再受它们影响,继而理所当然。自然,他们能够一切如常,一切都表现出真实的水准。

    这才是属于自己的魅力,真正的魅力。也就是说,外在的一切已经无法动摇且丝毫不会影响真实的自己,更不会让自己陷入“非真实”的状态胡思乱想。

    所以,最后一次再见,就是永别。就这么简单。理所当然。

    我的朋友,如果你是在别的地方看到我,或最后发现只有在这,才是“流动”的我,别觉得意外。一切的一切,就像我说的,无缘不识,不期而遇。仅此而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最后一次再见,就是永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kik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