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书之好
最近孩子不在身边,有了许多闲功夫,就有了汲取精神食粮的迫切渴望,由于新冠疫情使坏,省图目前为止还没有对外开放,年前借的几本书已经吃完,有没有消化,就不提了。
老同事家有许多文学、心理、推理类书藉,求助她,带了好些本书过来,解了燃眉之急。
年轻的时候,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不容易体会书里的故事情节,对于那些苦难也没什么切实的感同深受,无法带入画面感。再后来年岁来了的时候,读贾平凹的《游戏人间》,虽说是散文类的书藉,不像读小说那样连续,但是很有画面感,很有趣味。虽说年代与今时不同,但年代又似乎雷同。
作者喜好收藏,铜的、铁的、木的、石的佛像,石狮等,都放在离他家有段距离的另一套房子里,那是他的书房。像是上班族,又不全然是。上午,他在书房里写作,作画,冥思,生产出一本又一本富有生命力的精神食粮,下午晚些时候,再驱车回到有烟火气息的家里。
2.他写养鼠
他养了一只饮食习惯与他相差不多的老鼠:不要求多豪华,但一定要讲究,太软的馒头和锅盔不吃,太硬的馒头和锅盔不吃,锅盔不吃边楞儿,馒头不吃皮儿。担心老鼠坏了他的字画,扰了佛祖清修,倒是打开大门一回,请老鼠出去。但老鼠在佛祖的庇佑与影响之下,已然成了一枚虔诚的佛鼠。
“四年了,我第二次看到他。它还是那么一拃长,皮毛淡黄。他在那里背向着我,突然上半身立起来,两个前爪举着,然后俯下身去;再上半身立起举着前爪,又俯下身去。”
可见,世间万物皆有灵性,虽说老鼠在我们的潜意识里,都是奸佞的、脏乱的,但就是这么一过街的小可爱,在佛文化的熏陶下,打开心门,虔心修练,活成了人该有的样子。也成就了他与它之间美妙的缘份。
3.他写母亲
逝世三周年,但她依然活在他的心里。哪怕夜里写文章久了,突然抬头看一看母亲曾经住过的房间,耳旁依然会响起那声叮咛:文字是写不完的啊,快些休息休息。
每个地方的风俗不同,在我们老家,人仙逝后,会有三期、五期、周年、三年的一个仪式。作者来自陕西棣花,他们老家风俗是离世三年会办一场仪式。虽然他每次回老家都是带着母亲依然活着的念想,可现实告诉他母亲已逝,他在地上,她在地下,阴阳两隔,母子再也难以相见,顿时热泪肆流,长声哭泣。
你能感受到:痛苦与痛苦虽相同,却又不尽相同。我们在旁观他人痛苦的时候,虽然急切的给予宽慰,但到底是无法感同身受啊。
4.他写情怀
为了吃一碗盐汤面,约上老友驱车2小时,抛却油费、过路费、精力,就只为了吃上一碗记忆中1块钱的汤面。
就像我们离开故土再多久,飞得再高,我们身后始终有一根线牵着我们,这不是一种束缚,而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故土、人与习惯、人与童年、人与记忆、人与情感之间的关联,一种回不去的旧时光。
记忆中的那片土地,春耕、秋收,放学后的时光就是着急慌忙、连走带跑的去寻找那一抹熟悉的父母劳作的身影。眼前无数次呈现出他们脸朝秧田背朝天育秧的画面。那时候的日子清苦,但确实是一种回不去的念想。如今,那片土地已被改造,种了一片片白杨树、梨树,挖成塘子养鱼、养虾。今年疫情,在家滞留俩月有余,带着孩子去了少时那片忙碌的土地上。虽然许多旧人已故,但是走在那片土地上,心态异常安宁。
那条清清小河,那片入夏就被淹掉的河滩土地,轮廓依旧,内容却不再相同。我带着孩子,走一段、抱一段。
孩子说:“妈妈,我们要去哪里呀?”
我说:“我们要去找爸爸呀,爸爸在这条河里钓鱼呢!”
遇上浅滩处,带着孩子,撸起袖子玩水。虽说清水无鱼,但那种清澈见底的光景,到底是多年不见了。
5.他写读书
读书本是无用事。但打发起闲散时光时,读书真是太爽了。
读书会让你没有闲心去理张家长短,读书会约束你不要论他人短长是非。也不必计较自己短长是非让人去论。不热羡,不怨恨,以自己的生命体验着走。这就是性格和命运。命运会教导我们心理平衡。
似乎读书人身上带有一种穷酸劲儿,你如果一味照着书本上的知识去约束自己,久了吧没朋友,独乐乐的时候比众乐乐的时候要多得多。可书中也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偏爱的兴趣自然会引领着你找到志同道合的读书朋友。他们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所以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于嚣烦尘世而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谄。果真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哇。
但,约伙打架,不必寻读书人,那鸡爪似的手没四两力;要欺负也不必对读书人,老虎吃鸡不是山中王。
不要在生活里逞英雄,如果生活里真有高低,比的就是谁的快乐更多。
作者/ 文妈
编辑/ 文妈
公众号/ 我是文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