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出来吃大餐吧,我请客!”周日的下午,闺蜜雨嘉打来电话。
作为一个优秀的吃货,我怎么能错过这么好的机会呢?
半个小时后,我和雨嘉出现在我家附近的沙县小吃,每人各点了一碗5块钱的云吞,还有一笼蒸饺。是的,你没有看错,就是满大街都有、经济实惠的沙县,这就是雨嘉所说的“大餐”而这样的“大餐”,我和雨嘉约好固定一个月只吃两次。
半年前,雨嘉才不是这样的画风。
从事设计相关行业,月入近万,每天准时上下班,很少加班,周末双休,工作稳定,标准的白富美。(好吧,说到这里的时候,我心里其实是受了一万点的伤害。)
01
大学毕业后,我回到了家乡,一个三线城市。
每天搭公车上下班,来回两个小时,经常加班,周末只有单休,每个月拿到手的工资还不到2千,但好在专业对口,同事相处得也不错,工作也慢慢顺手。
记得有一次雨嘉回来找我玩,刚好碰到我妈的一个朋友。
这年头,大妈们聊的话题当然少不了各家孩子,也少不了提到孩子每个月赚的工资。
后来,那个阿姨一个劲地感慨,大意是说,我好不容易上了大学,赚的工资才这么点。
幸好当时我已经被职场磨砺得百毒不侵,要是玻璃心发作,肯定想找块豆腐拍死自己。
而雨嘉那会在厦门工作,每个月拿到手的工资是我的好几倍。我当时特么羡慕嫉妒恨啊!
02
毕业三年,我还是在原来的公司,还是原来的工作,积累了些经验,工资上涨了些,手头也比较宽裕。
周日陪我妈去逛街,还是碰到那个阿姨。那个阿姨寒暄了几句,又问起我每个月工资多少。得到答案后,随后又夸了几句:“这就好,有出息!”
当时我就伙呆了好吗!
同一个人,同一家公司,只不过了短短两年,涨了工资,就变成了“有出息”,这个评判的标准也太赤裸裸了吧?
当时我就想,要是阿姨知道两年前她一个劲地夸奖的雨嘉,辞掉了光鲜靓丽的工作,现在每天都是净支出,为了省钱绞尽脑汁,恨不得一块钱分两半花,沙县小吃已经是“豪华大餐”,不知道又会有怎样的感慨!
03
在厦门待了几年,雨嘉有一天突然辞职回老家了。
凭着这几年的积蓄,她和姐姐搞了一个小小的园圃,每天都和那些多肉植物打交道。
园圃经营了半年多,虽然现在还没有赚到钱,但她每天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忙个不停,要进货,买物料,要照看那些多肉植物。她发挥自己的设计特长,给那些植物拍照,制作精美的照片,上传到淘宝网店,发朋友圈推广。
为了省钱支持园圃的经营,雨嘉现在很少买衣服,娱乐活动几乎没有,但她照样活得光鲜亮丽。她做的是她最喜欢的工作,也是她一直奋力存钱、为之拼搏的梦想。
04
工作之后,免不了要被长辈们拿来比较。
A家的孩子赚得比B的孩子多,那么A的孩子有出息。可是,比A的孩子赚得多的同龄人多的是啊!如果要按这样比,什么时候才比得完啊?
而且毕业那会我们才23岁左右,工作几年,按照所谓的评判标准,就要有车、有房。如果你达不到,不好意思,请你自动归入“没出息”的行列。
不是说赚钱不好,而是不希望老是用赚钱的多少来作为评判的标准。
年轻的时候,不就应该好好为曾经的梦想拼搏一下吗?
即使赚得不多,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不啃老”,可以养活自己,为梦想努力前行,不就可以了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