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宋明理学-二程】

【宋明理学-二程】

作者: 白巫师 | 来源:发表于2017-11-14 13:11 被阅读0次

    其实我现在的脑子有点晕乎乎的。好像没办法再负荷这些复杂的东西,可是说实话,我又不甘心。我不甘心沉沦于物质世界的肤浅与空洞,忍受着漫无意义地被时间碾压过去,被恐惧与无助吞噬。逃离这个世界是唯一的答案吗?人类最终极的恐惧是什么?是什么推动着我如此地害怕与怯弱,而想要躲避到荒无人烟的洞穴深处?

    George harrison,很高兴认识你,my old friend.

    今天以二程开始,挑战高难度,慢慢弄清楚这两个家伙又在想要说些什么。

    同样是以太虚为起点(深受周敦颐等人融合儒道,构建超越性本体的影响),二程却认为理才是最真实的本体:

    1、太虚以理为体,理才是最具有真实的本体,理的实性即是“诚性”。与理比起来,气只是由理所派生的,天地之化以生生不穷之理为根源与依据,新旧相资之气是无法脱离理的根源的——或者说,理为形而上之道,气只是形而下之阴阳,但借助对阴阳相峙特性的洞察,可以从中推衍出理的内容。同时,既然心能洞察理,因此理又与心性贯通,故仁(心之道)即是理,此心此理此性皆是仁,而这也成就了儒家的特色性内容——直接以仁为天理,而不再是如早期儒学者如周敦颐那样,将至善(仁)看作是天理在道德领域内的显现。二程并不以物质可比,自然可感之气为本原,张载如此做,是强调天人合一的一起流通,待到他重归儒家的道德诉求时,已经是一种民胞物与的同类相惜的理想境界,然而这种理想并不带有上升为道德律令的法则与责任高度。而二程却构建起了这种道德律令般的高度价值化体系,他们将虽不可见,但依旧有规律的理为本原,但光说一个理本身,毕竟是空的,不如气那般充满自然朴素色彩,而是更为复杂抽象,至于理的内容如何具体填充,那就要看唯一能体会其的心所体会到的究竟是什么——而这就将心性中蕴含的道德理性植入了形而上学,成为价值本体论,同时也为心学开辟了发展可能。

    2、既然仁作为性即道即理,那么其工夫论,目标就是要达到“止于至善”的道德境界,途径则是通过“尽心”以发挥仁之力量:因此,二程认为尽心的关键就是“识仁”(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仁),识仁首先要做到“诚敬”,即以一种真实不妄、中正不倚的态度来默识天理,其次则是“定性”,即不论动静、不分内外的感知状态,要于超越而无分别的“定”之中,使得天性呈现出其一般性。(态度-诚敬;心神-定性)

    3、但是人们为什么要进行这种修养呢?既然仁已然是心性与天理,为何不可径直发用?相当老一套的是,二程在这里就把孟子和四书里的许多东西又拿来讲了一遍,当然,我们可以理解成出于构建完整的理论,并且详细阐发儒家的核心义理吧:他们认为命、理、心、性虽名义不同,但实质上都为一,所以的确人天生就是具备良知良能的。然而,“理”易为物欲所蔽,因此应存天理,灭人欲。所以他们强调知行上的积极互动,主张发扬”德性之知“或”习性之知“来通达天理。而在理想层次上,他们认为要以义安命,乐天知命,认为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标准的儒生呀)

    总结起来就是,二程最关键的两点还是一个对价值本体论的理学的构建,一个则是尽心识仁的工夫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宋明理学-二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kox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