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赞我(zaneds.com)独家冠名】。
文/第一职场网文馨

01.死磕的执着,是脱胎换骨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
被好友拉着去看《邪不压正》,大抵也是为了看看彭于晏。
多年前看过一部电影《翻滚吧,阿信!》,片子谈不上特别经典,但也足够励志,讲主人公阿信怀揣着运动天份踏入体操世界,由于母亲反对黯然退出。最后他决心重新追寻梦想,在朋友与家人的鼓励之下,最终翻上天际……
而这个人物,像极了活在生活里的彭于晏,里面有一句台词,印象深刻:如果你一生只有一次翻身的机会,那你就要用尽全力。
姜文做客《圆桌讲究派》是,跟窦文涛聊《邪不压正》,提了彭于晏一嘴:“千万别小看这个演员,他是个可以把灵与肉分开的人。”
窦文涛问:“什么叫能把灵与肉分开?”
姜文说:“他能用他的灵魂指挥他的肉体。肉体承载多少伤痛,他可以不在乎。他必须让他自己的肉体到达一个样子。他那个身体,真是比古希腊雕塑还美。彭于晏不是一般人。”
话说,拍这部电影时,有一场裸露的戏,为了让视觉效果更加出色,姜文要求他严格控制饮食,“有氧,脱水,这样才会震撼。”结果,那场戏拍了足足两天,彭于晏就两天不喝水,顶多用水漱漱口。
看似傻里傻气的他,却是死磕的执着。
网传他每拍一部电影都能Get一个技能:
拍《爱情白皮书》,他把硬币魔术练得炉火纯青;
拍《海豚爱上猫》,他直接拿到了海豚训练师资格证,任何关于海豚的知识都烂熟于心;
拍《我在垦丁天气晴》时,他为了学会冲浪,把自己晒成了黑炭;
拍《听说》时,他又在极短的时间里学会了最基本的手语……
专业、用心至极其,更是超级自律,灵魂与肉体精质剥离。
你或许说,这不过是一个演员的本职工作,这是他们的饭碗,可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又做到了哪一步?
02 聪明人,用的都是笨方法
这个世界上从不缺聪明人,尤其是那些天生禀赋的人。
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聪明人。提起这句话,不得不说作家严歌苓。
严歌苓的名字有些特别,让我第一次听到就会留下印象,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名作家。
记得严歌苓2014年7月在一席北京场的演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谈到作品时,她淡淡地说:我这时候就是使命使然,感觉到这些故事我非写不可,我不写,这辈子我就白活了,就这种感觉。
有人觉得她很牛,是自如驾驭文字,讲述传神故事的女神。
也有人对她略感模糊,甚至有些陌生。
这几年里,她的作品陆续被改编成了电影和电视剧。其中,就有前段时间口碑不错的《芳华》。
高晓松曾说过:她的文字颠覆了千百年来的套路。
甚至有人称其:“翻手为苍凉,覆手为繁华”。
而在她的作品中,你几乎看不到恶人,看到的都是困境中的人。她如实说:我希望通过写作,让所有的委屈都得到安抚。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她总是企图在人和人的关系里,找出情有可原的地方。
在查阅更多资料,深深了解到她也经历过万般苦难,却从未放弃写作时,我为之感动。
12岁当兵,15岁初恋遭受重创,18岁父母离异,28岁她结婚,30岁又离婚。为了出国,30岁,从零基础开始学英语,用了一年零七个月的时间,考上托福研究生。 到了国外,为了生计,做服务生、保姆、售货员......
毫无怨言,咀嚼着艰辛,磨砺着内心。
最后凭着坚韧毅力,克服语言障碍,攻下了芝加哥一所艺术学院的硕士学位及写作MFA学位,开始用英语写作,并重返作家榜。
对于大部分人的专业能力而言,这世上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是老天爷赏了一碗饭让他或她成为不世出的奇才,要想在一个领域里有所建树,只能靠不断地突破自身局限。
就是像彭于晏那样以精神塑造躯体,一次又一次地将自己逼到能力的极限;
就像严歌苓无论多么困难报之以歌的追求,如同拿着石锤辛辛苦苦敲打自身能力范围的墙壁一样,只有这样不断地敲凿下去,才能看见高墙后的风景。
“一辈子多长啊,人不会一直拥有,也不会一直失去的,你好好想想你到底想做什么,去做你真心想做的事。”
这是彭于晏母亲在他困境中说过的话,但也是对我们每一个有想法愿意改变自己的人,最好的箴言。
03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极致的劲头。
有那么一句话,你偷过得懒岁月都会如期加倍偿还给你。
朋友公司前段时间招了三位实习生,包括一位是985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和一位是在国外获得了学位的海归留学生,但最后,朋友却将最终的录用名额留给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二本毕业生。
问其原因,他答道,这是个做事靠谱的人,我喜欢他身上那股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极致的劲头。
实习生们需要在小组领导的指导下,各自完成一组专题采访任务,他们所作的工作除了前期材料准备、人员协调,还包括后期剪辑制作,都是很耗耐心也考验能力的琐碎事项。
每个人不同的处理方式,直接影响了最后作品呈现的效果。
那两个实习生从接到任务一开始,就一直围绕在自己上级身后,问前问后,从采访对象选择到最后的剪辑方法,恨不得每一步都要经过领导手把手教,自己不愿意做功课,事事都想要别人帮忙,最后他们虽然也按部就班地完成了作品,但不主动不探求的消极状态,让朋友很失望。
只有那位二本生,自从接到采访任务后,就开始了周到而细致的准备。
他知道了受访人的要求后,自己通过同学、朋友、亲戚以及网络先后找到了五六位受访对象,针对每一个人都整理出了十几页的策划案,提交给小组领导,经过几番讨论确定采访对象后,他又从人物的出镜环境、拍摄手法,如何引导采访对象说出核心答案,做了好几份备案。
采访结束后,他发现有些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最诚恳的解答,于是再度找到身在外地的受访人,一个人扛着机器,一次次等在受访人的楼下,去补镜头,挖问题,来来回回折腾了好几趟。
他做出的作品,不仅最有诚意,深度挖掘的内容,也让朋友和其他同事都眼前一亮。这种做事情不计成本,追求极致的行为最终为他自己争取到了一份好工作。
这种愿意使用笨方法做事情的人,才能下定决心将这件事做到最好,看似不走捷径,最后却能比别人先到达彼岸;本来不求回报,却往往能收获到别人梦寐以求的成果。
相信,一个习惯于将每件事都做到极致好的人,不会满足于过将就的人生,他的坚持也会终将验证量变到质变的力量。
04 只有你可以改变你自己
这个世界上,靠谁都不是长久之计,唯有自己才是自己的导师。
曾经看过一个泰国的走心短片《只有你可以改变你自己》,短片里讲述了一个胖女孩的故事:女孩生活在一个遥远的村庄,因为很胖,从小就遭到同龄人无尽的嘲笑和欺负。
“猪头!肥佬......”无数次,当女孩从噩梦中惊醒时,耳边总是回响着这样的嘲笑声。
为此,女孩很痛苦自卑,想要变漂亮,却不知道该怎么办。
女孩的奶奶告诉她:“村子后方山丘上,有个枯井。有一个传说,无论谁用水把枯井灌满,玉皇大帝就会现身,帮助他实现一个愿望......”
听完奶奶的话,女孩抹干脸上的泪水,蓦地升腾起无限的希望。
为了得到玉帝的救赎,她决心去把那口枯井灌满。
于是提上两只空木桶,迈动步伐,坚定地开始一遍遍挑水的路程。
从此不管别人如何嘲笑,也不论风吹雨淋,就算手受伤也不停下,誓要水满枯井。
终于到了井满水溢的那一天,女孩抬头高喊:玉帝你在哪里啊?
可空荡的山上,只有她一个人孤零零的身影。
以为又是一场梦的女孩,却在低头的瞬间,看到井水倒映出的清秀脸庞和苗条身材。
原来,在每天坚持挑水的过程中,女孩已经不知不觉变瘦了。
短片的最后有一句话:只有你自己可以改变自己,对的事,天天做。
说白了,就是告诉我们,要想让梦想照进现实,就必须行动起来,把自律死磕到底。
否则,你连自己都管不住,生活凭什么优待你?
彭于晏也好,严歌苓也罢,还有很多很多出色的人生,他们何尝不是自律?
所以人生的核心问题,其实就是自律。而自律,更是一个人认知、自控的体现。
我记得蔡垒磊在他的畅销书《认知突围》里有一句话:“所有的懒惰、放纵、自制力不足,根源都在于认知能力受限。”
年初,以城市合伙人身份加入蚂蚁私塾也是希望可以督促自己多读书、多写作,希望自己可以带着一群人去学习、去探求,如果没有读《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我可能不知什么是“远期未来和近期未来”,又该如何做到合理调配?更不知道时间有快慢,也有深浅,如何破除那些条条框框的拘束与自我的囚困?
在这一年中,立志好好读这52本经典书籍,给自己更多机会,重启思维,打开一扇窗,发现一个个优秀的灵魂。
如果你愿意,欢迎随时加入我们。我相信,当你知道自己想要去哪儿,并且全力以赴奔跑的时候,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正所谓,“做到极致,清风自来。”
我是文馨,重新拾笔✍️愿意同你一起努力做得更好。点亮一颗❤️,就是最大的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