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将三十七道品的修行内容要点都已经学完了,本课主要阐述三乘修治差别,也就是修行对治烦恼的差别,有三个位次,分别是异生位有倒顺无倒,这个位次立足于有漏的凡夫系统,只有顺着正法的引导才能走向无颠倒。而有学位是无倒有倒随,通过无漏智慧的修行逐步消除有漏妄识。无学位是无倒无倒随,通过彻底通达无漏的智慧彻底消除有漏的妄识整个生命呈现无颠倒的状态。
我一一对照,自己还是正处于异生位,所以我个人的感觉、认知都是有漏的,我需要具足正见、通过正思维获得力量,不断精进的修行破除凡夫的有漏妄识系统。周围绝大部分人都是处于无明的状态,凭自己的感觉去判断,从自我的角度去设定,说话颠三倒四毫无逻辑,当我只是看到了阴暗面的时候是否自己的心已经偏航而没有顺着正法的目标去努力和前进了呢。所以在这个阶段,我必须不断用正见去衡量检验自己的心行目标以免偏航。
三十七道品是声闻乘的核心,在菩萨道修行仍然很重要,在以下三点处有。分别是所缘不同、见地不同、证的不同。声闻乘的所缘是自相续身、而大乘是以自他相续身为境,不仅观自己破除身见、贪嗔痴,而是将世间一切作为所缘来观来破除,所以在所缘境上是更加广大无限的。难怪说七支供是无上菩提的观修,佛陀心行的模拟。将自己作为观修对象还是容易陷入我执之中,因为有一个我,有一个局限的边界,而将整个宇宙作为我的观修对象时,心会开放不聚焦于一点。这也是大乘与声闻很大的区别点,声闻是关注自我的了生死解脱,随缘了旧业莫要造新秧。而大乘却将众生的解脱作为己任,这是很大的差别,所以声闻人容易安居一隅,与世界格格不入。而大乘人带着出世的心随喜入世。皆因心量不同、所缘不同。二是对治烦恼的见地不同。声闻用苦无常无我来观察破除,大乘用的是空性的智慧去观察、无所得的智慧去破除我执法执,不仅要对治烦恼障还要对治所之障。似乎在学习三十七道品之初我一直很惯用的就是苦无常无我的见地,很少用空性的智慧去观察,总觉得自己对于空没有特别的体证,在学习见道位和修到位的时候有点逼着自己用没有征得的空性去观察,这时候就发现资粮位和加行位的基础薄弱从而进一步想要有更多的福德资粮。那就必须勤修七支供和做义工……而最终的证得也将不同,声闻的目标是个人解脱与涅槃,而大乘是拥有解脱的能力,但不住涅槃,还要乘愿再来度众生。所以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带着一颗怎样的心来学习和践行的,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更广大的众生?有时候也挺无奈的,众生无明啊,虽然带着大乘的发心来修三十七道品,在生活工作中来践行,但是众生也会误解,如果修行不到位的时候也会有委屈,可转念想想要做菩萨可不就得有这样的慈悲之胸怀,对对方的苦感同身受,并希望其拔出痛苦么?委屈是暂时的,我还有这样的情绪说明我还有设定、我嗔的种子还在蠢蠢欲动,只是暂时被正见的理性压制住了而已,直到我修炼到不再受外界干扰、再不确定的世间还能笃定前行的时候,这才是大乘学人的自如状态,心无所住而生其心。
修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觉醒解脱烦恼并带领一切有情众生解脱觉醒。所以解脱烦恼是三乘学人的核心,只是见地不同目标不同所达到的终点不同而已,声闻乘将解脱作为唯一目标,而大乘除了解脱成就圆满智慧以外还需要有菩提心菩萨行成就慈悲,圆满佛果。无论如何解脱是必要修行,而诸佛菩萨都是依三十七道品解脱的,所以作为学人更要精进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