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化 以和为量

作者: 清欢悠悠 | 来源:发表于2021-01-25 21:08 被阅读0次

    山中生长着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伐木工人却不砍伐它。问其原因,回答说:“这树太大,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

    庄子到朋友家做客,主人令童仆杀鹅款待他。童仆问主人:“请问杀那只能叫的还是不能叫的呢?”主人说:“杀不能叫的。”

    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日遇见山中的大树,因为不成材而能终享天年,如今主人的鹅,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掉。先生你对这件事怎么看呢?”

    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庄子·山木》

    庄子说:“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也就是走中间路线,不走极端。我理解“似之而非”,好像成材又不是成材,庄子认为这样也免不了拘束劳累,也不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

    “乘道德而浮游”,顺应自然而自由自在地游乐,才能更好的保全自身。应与“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意思近似吧。

    不去过分在意外界的赞誉或是诋毁,能够有所作为时就像龙一样腾飞,没有时机就像蛇一样蛰伏,择时而动,跟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既不过分张扬,也不一味隐忍退让,不偏滞于某一方面。

    时而进取时而退缩,一切以顺和作为原则,优游自得地生活在万物的初始状态,役使外物,却不被外物所役,只有这样,才不会受到外物的拘束和劳累。

    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                              ——《庄子·山木》

    人事无常,世情险恶。这世间有聚合也就有离析,有成功也就有毁败。棱角锐利就会受到挫折,尊显就会遭遇非议,有为就会受到亏损,贤能就会受到谋算,而无能也会受到欺侮,怎么可以一定偏滞于某一方面呢!

    这段庄子用精炼之语形象的勾勒出了世道人情,万物的情状,人伦的变化不过如此吧。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们只好选择不敢为天下先,低调做人。但如果作为平庸之辈无所建树,则很可能被人瞧不起,低人一等。

    庄子针对这样的世道人情,开出的药方乍一看是“处于材与不材之间”,犹如儒家的中庸之道,但他接着指出了这样“未免乎累”,他也看作不过是权宜之计。

    只有“与时俱化”“以和为量”“物物而不物于物”,游于“道德之乡”“乘道德而浮游”,才可能免患全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与时俱化 以和为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lbiz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