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以前还在念大学时,因为一次扁桃体发炎到市区看病,还没给我看是什么病,就开了个单子叫我去交钱做喉镜。本来打个吊针开个药就行了,偏偏搞得这么繁琐。我跟他说以前就经常上火发作,吃个药就行了。他问我到底想不想看。我说不看了。这样时间一拖后来回到学校发了39度高烧,在校医院打了个吊针好了。
想想现在医患关系搞得这么紧张,想想利益高于人命,就感到心寒。
以前医界重医德,存仁心,扶危济困,广施义诊难道真的回不来了吗?
那时候的病人和医生和现在有本质的不同:开一付药几毛钱身体无三高所以就见效,病人尊敬医生,高看。
现在的病人,开几张检查单几千元甚至万元,三高才查了一半还没查尿酸,没见一片药病人就骂医生:黑啊。
据说孙思邈到汉中行医,正值瘟疫流行,这里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缺医少药,孙思邈在这里施医舍药,救活了不少人。后人为了纪念他修建药王庙,流传至今。
药王庙的对联:“坐虎针龙成正果,忠君爱民赴瑶台”,更体现出孙思邈的民本思想。难怪一般营医药的人家都供仰他,就是普通的市井百姓家也有供奉药王。在陕南不论是佛教庵庙、道家的观、儒家的孔庙,都有药王孙思邈的一席之地。
许多地方特别在农村,医生和教师是最受尊敬的人。直到现在老百姓都会自觉地还清欠药店的钱,赖谁账也不赖医生的账,这就是对医生的尊敬,是医患关系里体现出患者的诚信。
明代有个叫万全的儿科医生,他坚守一个信念,对待患者一视同仁。竭诚尽智,悉心诊疗。他也要求患者信任医生,配合治疗,不要朝秦暮楚,甚至找借口刁难医生。他认为医患之间要相互信任,密切配合才能得到更好的医疗效果。
有次一个和他曾有矛盾的胡姓人,来求他给自己的独生子看病。原来他自觉与万全不合,就请了几位为儿子看病但效果不好,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才来求万全。
万全不顾个人恩怨悉心诊治,因久病缠绵刚有好转,那胡姓患者救子心切,就换了医生。但万全不走,要等新医生开出方子,他看了以后才决定走。万全掌握病儿的病情,胡家只此独子,治病心切也在情理之中。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仅此而已。不管他如何被误解,但救治病儿重于一切。
果然新来的医生处方不当,万全力阻服用但胡家不听,结果服药后病情急转直下,危在旦夕。无奈胡家又去请万全,经他诊治患儿逐渐恢复了健康。
这个例子充分说明,医患关系是多么的重要。历史上有不少名医大家,他们都十分重视医德的修养和业务功底的精湛。
医学家徐春甫时常告诫弟子,学医要专心致志,做到至诚至精。要修礼仪讲义德,医者为人看病是人命关天,必须要做到专于心,精于勤。
明代名医龚廷贤,是《寿世保元》一书的作者,他在书中反复强调搞好医患关系和保证医疗效果的重要性。
龚廷贤认为作为医生存仁心,治病救人是第一要务。不能受人施治影响,不能受个人好恶、关系好坏、钱财的多少影响。作为医生,他要求患者选对医生、紧密配合,治疗过程中按医嘱服药。他还把医患关系编了一首医家十要和病家十要的歌谣,这十个方面就是在今天也有参考价值。
医家十要:“存仁心,通儒道,精脉理,识病原,知运气,明经络,识药性,会炮制,莫妒忌,勿重利”。
病家十要:“择名医,肯服药,宜早治,绝空房,戒恼怒,息妄想,节饮食,慎起居,莫信邪,勿惜费”。
医生这个职业永远不能拿来当作商业盈利,利用人的性命来获取商业暴利,掏空患者所有身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