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当中的乌鸡国王,因为得罪文殊菩萨,所以为自己惹来了三年的水灾。文殊菩萨是佛教的代表之一,佛教主张一切皆空,包括自己。但是文殊菩萨因为一个凡人得罪自己,就给了他三年水底之灾,这也算是一种讽刺吧,讽刺那些嘴上喊着仁义道德,实际却睚眦必报的人。文殊菩萨和乌鸡国王都是善良中带点坏那种人,文殊菩萨虽然给了乌鸡国王三年水底之灾,但是并没有侵害其他东西,比如乌鸡国在元真当政的几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每个人都不是纯粹的,好的人会在自身性格中带一点坏,坏的人会在自身性格中带一点好。但仔细思考的话,好人和坏人的区别在哪呢?有的人说在法律上,好人不会触犯法律,坏人会触犯法律。可有没有这样一种情况出现,好人因为得罪了坏人,所以被陷害成坏人?
有,并且不少。明朝末年,满族想侵占中原,但就是因为袁崇焕在镇守边疆,满族努尔哈赤才没有得逞。但是努尔哈赤却使了反间计,挑拨崇祯和袁崇焕的关系,最终袁崇焕被处以凌迟,在刽子手行刑的时候,北京当时的市井民众争强袁崇焕的肉。有的人拿着他的骨头生嚼下酒,边吃还不忘骂他一句。袁崇焕当时是被法律惩罚了,可这就代表他就是坏人么?
古来都是,名将入书难入土。为什么会这样呢?首先是因为他们手中的兵权刺激着当朝统治者的安全感,再者就是大部分名将都不懂明哲保身。毕竟战国四大名将中,只有王翦得以善终。
既然法律分辨不出来好人坏人,那么我么有该用什么方式分辨好人和坏人呢?老子的《道德经》中的一句话可以帮助我们“大道废,仁义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天下大乱的时候才能分辨出来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因为天下大乱,没有人主持正义,那些内心有邪恶想法的人自然就会做出伤害他人的事情,但是那些纯正善良,不肯世人受难的人同样也会出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