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侯麦《秋天的故事》之观想及其他

侯麦《秋天的故事》之观想及其他

作者: 圆说 | 来源:发表于2021-02-13 09:38 被阅读0次

            正月初一。

            下午在阳台上看侯麦的人间四季之《秋天的故事》,仍然是简单的故事,电影的一个个淡雅画面与人物对话却传达着真实细腻的情感。迟暮的女人好像很难收获爱情,连剧中的马嘉丽自己也不相信,四十五岁的寡妇,与长大成人的一双儿女难以沟通,待在乡下精心打理自己的葡萄园,她内心对感情有渴望却觉得不再可能得到,有着幸福婚姻的闺蜜伊丽莎白调侃她,说她等着男人从天上掉下来。在闺蜜的热心与关切中她终于还是收获到了迟暮的爱。这条线之外还插入了马嘉丽儿子的女友罗欣给她安排的男女见面,从另一个角度审视了年轻人对待感情的态度。

            剧中开始时马嘉丽和伊丽莎白絮絮叨叨的日常对话,看似无趣却又暗藏伏笔,马嘉丽和伊丽莎白分别与杰哈的对话,马嘉丽和儿子的女朋友罗欣的对话,罗欣和自己的哲学老师(暧昧前男友)的对话,侯麦总是从这些对话里去表现人物性格,触摸人性的深度。

            伊丽莎白,有着幸福婚姻成功事业,高贵的气质,温良的性格,然而她也有怦然心动的时刻,注视女儿与女婿在一起时的羡慕神情,面对杰哈一时的意乱情迷,成全别人时留下的淡淡遗憾。

            马嘉丽这个角色更是表现了中年单身女人复杂情感,仿佛被时光粗砺打磨,却依然敏锐如初,不再留恋青春的甜美,不屑于掩饰岁月痕迹,带着悠远的恍惚神情和犀利目光,坚守着自己的精神高地。象她亲自酿造的葡萄酒,清冽与厚重并存,七八年,正是陈酿好酒!

            中年的确是女人的尴尬年纪,网上不是也有段子调侃这个年纪,“谈爱已老,谈死还早”。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下,四十多岁的女人(甚至三十岁以后就开始)遭受的是性别与年龄的双重歧视,这个年龄的女人如果还憧憬爱情是会被嘲笑的,说太天真不务实都算是嘴下留情了。中年的亦舒曾在一篇散文里自我解嘲,“秘书小姐一日问:'衣莎贝你也穿牛仔裤的吗?'问完这个又问:'衣莎贝你还打算结婚吗?'由此可见在她眼中,我归中年妇女类。她不知道中年妇女也有憧憬的,甚至还做梦呢。”

          中年女人甚至老年女人,不能忽视的是她们仍然有自己的感情需求,细腻柔软深情。看《秋天的故事》也顺带想起了曾在旅途的飞机上看过的一部英国影片《等爱的女孩》。相依为命的老姐妹,在一个偏远寂静的小镇上,过着寂寞宁静的生活。她们救了一个因船出事昏迷在海滩的年轻男子,他是一位小提琴家。结果妹妹对他产生了一种不可名状的情愫,七十岁的老人,从来没有爱过,爱上了却不知所措,默默爱着,默默放手。“君生我已老”,生命最后的繁花绽放,如此温存,美丽,却又无限伤感。保持着理性上的不越雷池,却忍不住感情上的青春萌动,英国水彩般的色彩和画面,弥漫着淡淡的苦涩和细腻的哀愁。钱钟书曾解读李商隐《锦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言前尘回首,怅触万端,顾当年行乐之时,即已觉世事无常,抟沙转烛,黯然于好梦易醒,盛筵必散。”中年以后,就像在跟青春打一场无望的战争,从负隅顽抗到全线溃退,终至全军覆没。步入中年的女人,孩子逐渐长大背离,相貌身材不再有年轻的优势,置于世俗的价值观之下,在两性关系上就更是越来越成为被漠视的群体。中年女人也似乎对爱情没了信心,甫一心动已知现实的不可能,不待追忆就已了然于结局。宁愿不曾拥有,也不想落得一地鸡毛。除非遇到一个真爱的人,坚定地站在她身后。就像《秋天的故事》里的杰哈,不因马嘉丽的情绪反复,喜怒无常而止步,而是选择果断地调转车头,追过去,才收获到葡萄的盛宴。

        《秋天的故事》结尾,花园的草坪上,人人都在翩翩起舞,多么地快乐自在啊,让人突然地感动到眼角湿润。侯麦的电影的魅力就在此吧——无需煽情,情动于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侯麦《秋天的故事》之观想及其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lds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