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趁小妞午睡看了一部印度电影「起跑线」,电影讲述一对印度中产阶级夫妇为了让女儿皮娅接受更好的教育想尽了各种办法。而当他们费劲心思终于要将女儿送进名校时,事情却又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影片堪称最具有话题的影片,印度如此,国内依然如此,择校大战就是父母间的较量,权利,金钱,人脉的比拼,影片中的中产夫妇没有受过良好教育,但通过生意发家致富,靠着自己的努力进入了富人圈,但在小孩择校上依然面临很大的问题,买房子,找关系,最后不得已造假找中介抢占穷人的20%名额,电影也围绕穷富两家人的生活深刻的反应了印度明显的等级制度,正如影片中的台词:因为我身为穷人,我只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淡的一句,透露的是深深的悲哀。

电影的最后,主人公想明白了一切,他想给小孩最好的教育,但连小孩最起码的做人身为父母的都没有做到,在名校的全校师生面前将自己的感受毫无保留的说不出口,甚至当场揭穿名校校长其实也是一名商人,以盈利为目的,而非真正以教育为根本,讲完很多父母感同身受,但无一人鼓掌除最后顿悟支持他的妻子,两人最后决定给自己的小孩办理退学手续,最终选择公办院校。

影片的初衷是想让孩子进入名校,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教育思想相信在中国大部分的家长也是如此,为了孩子一切都舍得投入,甚至不惜背上巨大的经济压力,学位房,学区房,花钱找关系,孩子上不上名校体现的是父母的实力,学校也成为父母重要的谈资……
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有强的师资力量,有高的升学率,有好的口碑,而环境对小孩的成长很重要,但这个环境不仅指学校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家庭的环境,于我,在能力范围内给小孩最好的,但最好的不只是物质和所谓的父母理解的进名校,高质量的陪伴应该是想要给小孩最好的财富。
起跑线无需强求,平和努力做好每个阶段,享受生活,享受家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