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是路途,光明是去处,哪从未也永远不会降临的天国,才是真谛”
小说的有趣之处在于它的双线视角,双时空的发展线索,最后通过双时空的悲剧引出的一段关于爱情和友谊的故事。第一个视角是作为一个案件的警官出发的,冯国金这个人物代表了一个典型的正义者或者中国式父亲的形象,他在工作中认真尽职,严谨且投入,在家庭生活中,却略显失败,失败的婚姻,失败的缺席女儿的成长,但是当故事发展通过“黄姝”的死,将女儿和自己的工作连接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中国式父亲对儿女的保护,在案件的跟进时候,这种保护像是一种对成长缺席的弥补一步步也在弥补自己作为父亲的遗憾,不失为一种亲情的救赎。
文中的另一条线,是作为第一视角的王頔出发的,这是一个关于爱情和友情的故事,说是救赎,不如说是一种暗黑版田园牧歌式的怀念。它是建立在现实主义之上的田园牧歌,是对童年的追溯,是对成年阵痛的发泄。这个故事,不像一般少女爱情文学那样仅仅纠结于爱恨情仇,这个故事仿佛有些贪心。它塑造了天才的泯灭,社会的黑暗,人心的贪欲,是将悲剧的本质——美丽事物的毁灭,交织在了一起展现给我们。
黄姝作为美的代表形象,她拥有美的外在和美的内在,然而文章一开始就是以黄姝的被凶杀而推动的,这整个故事就笼罩着悲剧的色彩,在这种氛围之下,展开了对友情时光的回忆以及对成长阵痛的书写。在王頔的视角里,秦理是一个天才,在平凡人的视角里,天才的世界总是难以理喻的,就像是对秦理印象中那种沉默寡言,那种难以亲近的,但是秦理作为“我”的朋友,秦理偏偏展现出来的情感显得那么存粹和珍贵,他和黄姝的爱让“我”嫉妒,又敬佩。秦理为了黄姝,可以用自己所有的一切去换,他和黄姝的感情与众不同的就在于他们之间的联系就像是生物中的共生关系,是以相互为存在的,一方的死亡就是另一方的地狱。这种以生命为前提的爱情,让“我”的爱显得相形见绌。
或许作者想表现的就是这种献祭式的爱情,就和《嫌疑人x的献身》《少年的你》是差不多的故事,但是这个书的侧重点还在人物内心的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