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表弟结婚,各种折腾,耽误了本栏目更新,我踌躇了很久,尝试下午就补,明天就补,然后一周就过去了。一周更新一次,我拉下了一周,这周补上,没有人知道,其实也没有人在乎,但我知道,我在乎。
在生活中,我的计划经常被拖延,该做的事情没做也常有发生。有时是环境所迫,有时是故意错过,也有时是忘了,甚至都不会再想起。
我对孩子有诸多要求,礼仪,作息,卫生等等,当他们没有兑现而又刚好被我发现时,常常会演变成一场大型说教运动,偶尔还会大打出手,事情过后,想想自己又会感叹孩子遇到我这样严于律人,宽以待己的妈妈也真是不容易,可是,打着为了孩子更好的名义,同样问题发生,我还是会抑制不住自己......
如果把家看着一个企业,家长就是这个企业的领袖,领袖和管理者的区别在于,领袖是把复杂的事情弄简单,而管理者是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我想比较多的情况是,爸爸是领袖,妈妈是管理者。爸爸思考发展方向,妈妈思考明如何实现发展。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影响孩子们认同这个方向并且在乎。
在家长教练堂讲家规这个工具时,老师首先让学员们自己讨论,在教练堂的课堂上我们学员的课堂规矩,很自然的,手机静音,主动参与讨论等等要求被列了出来,大家也执行的很好。同理,我和孩子他爸也回家立马召开家庭会议制定了第一版家规,我记得第一条是相互尊重,第二条是不能说脏话,如此大概拟了十来条,刚开始,我会经常要求孩子们犯错误时背诵家规,孩子也会常常很不给面子的指出爸爸妈妈违反了哪一条家规,后来,当我慢慢忘记把家规拿出来训话时孩子也不再理家规这会事了。再后来,连我自己也记不全家规到底有些什么内容时,我们有了第二版家规,然后故事重演。曾经因为家里的家规常常改变的事,我觉得特别不好意思,我以为家规应该是个一成不变的非常全面的对孩子的要求,而实际情况告诉我,在家规之上,我们可以应有一个家训或者叫家庭使命宣言的东西,这个家训就像企业文化,我们家崇尚什么,在乎什么,它是简单易懂的,可以传承的,不变的,是我和孩子他爸每天要带头去实践和影响孩子们的。然后在这个家训下面,我们可以制定每月或每季度的生活规则,也就是家规,就像做管理一样,这里面可能有我们重点想纠正的孩子的问题,比如晚睡,比如作业拖沓,比如不做家务。这里面也可以有孩子的要求,比如睡前故事,野营或零花钱发放等等。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累积下来一些大家都喜欢和接受的家庭惯例,比如现在我们家习惯了每月至少一次去东郊记忆看荷苗小剧场,弟弟愿意晚餐后洗碗,姐姐喜欢主动统计大家的积分变动......我们约定,每个孩子每天要做一件家务,去超市或出游时每个孩子有10元的支配额度,没有花完的钱由孩子自己保管。主动练琴的孩子积分可以加两分,在学校获得奖状积分加十分......每一个约定后面其实就是一条要求,随着孩子的成长,这些规则大多会被更新或替换,沉积下来的就是大家喜欢和依赖的家庭惯例习俗,当孩子们慢慢长大时,这些家庭惯例将构成孩子对家的记忆和思恋,当他生处逆境时这也许会成为她坚持下去的一个信念。
以下是家长学堂手册上关于家规,家庭惯例的一段我深以为是的诠释:
一个在你孩子身上建立合作和安全感的秘诀,就是在家庭里设立惯例,可预测性和有序的生活结构。孩子对惯例都能做得很好。他们需要知道在一天的某一个时间里会发生某些事的稳定性。身为家长的职责,就是把这些惯例安排好,并为家庭气氛与运作拟定计划。
为换衣服,吃早餐,休息时间,睡觉时间和到公园以及游乐园都设定惯例。这就是合作的基础。通过惯例,可预测性和有序的生活结构,你才能成为孩子所需的始终如一的家长。
以上,与大家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