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心理学书籍,如书名,本着找到拖延原因的目的,学会时间管理的真谛。然而,一直拖着没看这本书,果然如书名,看了就想拖延不看啊。但时限将至,我还有打卡任务完成,不得不重新纳入计划(整个阅读过程相当痛苦),拖延是过去的负债,折磨现在的我。
这是不是你呢?(图片源自网上)本书讲述了拖延的原因及建议,从心理、大脑和环境三方面替你找“理由”,针对不同症状给予建议,克服恐惧,正视任务,读懂自我心理,积极改变。
正视拖延,拖延存在于每个人的日常行为,不易被察觉。作者简和莱诺拉于理论定稿日期两年后出版此书,你我早定下宏大的目标,却因懒或不想陷入辛苦的工作环境而一再推迟。拖延如空气般,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作为性格急的人,我常因拖延而获得多次思考的时间,不致冲动办坏事。迟到、截止日前开始工作、脏衣服堆一堆等都是拖延的行为。
拖延的原因有多种,暂且抛弃季节性障碍、大脑多巴胺分泌水平低等被动原因,考虑一下易忽视、不敢承认、更应重视的心理原因。以我自己读《拖延心理学》这本书为例,说说我的原因。
一、缺失兴趣,做着自己不喜欢做的事。选书不慎,初印象不佳,都怪另一本时间管理类书籍《吃掉那只青蛙》,有一定收获,但书籍内容零散无逻辑难以下咽,书籍要点是“每天先完成最重要的事”,未考虑紧要性这一因素,有所偏颇。在读本书时,虽有科学研究和事例,也因印象而生拒绝读下去的心情,而众多的新词汇让我无法短时间内熟记,也便一拖再拖,这是心在拒绝;
二、注意力分散。这周我前后读完了四本(主要是之前没看完而舍弃的有两本),但始终没开始读《拖延心理学》,或许为了傻傻的证明我适合读这本书吧,而读其他书确是我推脱的理由,理由是不是很正?好比有两个任务A和B,A是紧要任务,B为临时加塞不紧要任务,假装我很努力而硬添给自己的,将有限的精神分成有限多的小块,用任务量多当做分不清轻重缓急的理由。同时,如你记忆不佳,容易分神,本想查找工作记录,却和朋友聊起天,聊完忘记自己应做的内容,这也是拖延;
三、对控制力的逆反心,在与他人抗衡中格外显著。本周目标书籍《拖延心理学》,周打卡时间临近,不打卡会被踢出群,我的拖延是力量的抗衡,知道自己无法避免,但又不甘心受制于人,忽视自己主动加群的事实,只能看些愉悦的书籍安慰自己,我才是自己的掌控人,我想做什么是自由,无人能干涉。一周过半,只好在忙慌中快速读起来,唉,自己折腾自己。顺利读完,发句感慨“我就说吧,我能做到,就算耽误了几天我也有实力在有限时间内读完”。
从以上心路历程反映出了我的恐惧心理,恐惧除了自己以外的人掌控我,恐惧自己无法读懂作者的想法,这其实将自我实力与能否理解拖延这一件事化作等号,若理解,我有实力,若不能,我是失败者。这是固定心态作祟,认为人的实力是一成不变的。——成长心态,认同人的实力会随着学习而变化,人会在失败中积累教训,越挫越勇。本质是接受自己,接收自己的无能为力,接受自己能力有限。
在与他人相处中,拖延尤为常见。迟到,司空见惯,实际是主观时间不一致引起的。时间分主观与客观时间,后者强调客观存在大家公认的时间体系,前者因人而异。在校期间,每每与同学相约,她总能雷打不动迟到十分钟,就算我比约定时间晚十分钟到达,她总能再晚十分钟。因为我们两个人的主观时间不一致,而客观时间是唯一的评判标准。对于同学,要学会将待办事项罗列下来,脑海中有意识的提醒,主动完成,将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统一;对于我,除了电话催促,还应在等待的时间内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读书,也好平心静气不发怒。
我是因恐惧结果而拖延类。恐惧自己像现在般不睡觉写感悟,睁着熊猫眼,越是逃避越是在劫难逃。或许我选此类书是注定的吧。
做法:列好计划,特别是日计划和周计划,针对读书这一件事,我需预估每日可用于读书的时间,并严格执行,比如每天1-2小时,利用上下班和等车时间,可占据一半时光,那就每天坚持,切不可一口吃个大胖子,第二天很容易因坚持不下而有挫败情绪;每天完成目标奖励自己,比如看动漫等自己喜欢的事情,激励自己朝下一站走去;用时间管理类的app提醒自己,养成习惯,如小日常、pendo等简单易学软件,也有滴答清单、奇妙清单等复杂款,选择自己心动的才是适合的。
ps:最近与书友每月比赛读书时长,输的人要送给胜利者一本纸质书,这对读书者而言是最大的奖励;
这本书于两周前读完,由于懒推迟这么久,拖延是最心安理得的病啊,没有丝毫愧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