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C&B备忘录〗『161023』《温尼科特传》

〖C&B备忘录〗『161023』《温尼科特传》

作者: 956d9ce73cd5 | 来源:发表于2016-10-31 21:07 被阅读0次

    在这暖秋的最后时光,记录下这篇备忘~~

            来C&B平台已经三次了。第一次是懵懵懂懂,却在无意之间吸收到了一股灵性、深谧又遥远的能量,以致体内受到不小振荡和冲击(例如那写完一排笔芯射穿上一只箭的女孩纸),在一场关于野性与存在的探索中,一句“他丧失了原始的野性的能量去欢庆自身的存在”像出现了一把解开灵魂封印的钥匙,提醒我这个从小“懂事“的女孩更为正面地看向了自己所丧失、所压抑的……关于此我想说回过头看自己,有那么一段时光,像具蜡像,僵硬而空洞,灵魂不知所踪,由衷感叹拥有自我意志、遵从自己内心有多重要。第二次,老T从关于古希腊的激情和热爱、关于做出来的伟大、关于人类所具本能攻击性的诠释(低维的攻击就只是暴力,高维的攻击就是极具旺盛的创造力)、关于从动力学角度对驱力控制与压抑、灵感活力等进行大量拓展,印象最深的是那句“找到生命中的灯塔,并影响一生”。当时只觉很多很多东西biubiubiu的直击内心,回过头来,看到一团”巨大的能量,安静地散发,转化成了对生活的热爱“。产生振动的还有那个“不和任何教会组织沾边,也坚决独立于任何意识形态”,独立果断、意志坚韧、极端能干的克莱尔布里顿,这个自我意识极强的“游戏者”。另外说到每个人都是各种成分混合一身,我强烈的感受到自己体内的仇恨、缺失、冷漠、执拗、不安,也深知自己的善良、天真和坚韧永不会改变。也许是关于“迷恋与虚构”、“真实与不完美”篇章中的某些东西触动到我了,有什么东西卸甲松动,有什么东西戳破划开,总之我感受到了,回来之后不久,就觉得自己自由的跨出来了,而且不再恐惧。以上是还能回忆起来的一点内容小作记录。

            现在,着手1023第三次课程的备忘记录。围绕老T几个关键内容拓展和记录。

    一、生物性偏移

            有的时候望向茫茫人群时心中总会生出感慨,看那些民工、老板、教授、艺术家、黑涩会、小白领。。每一个人,说着同样的语言、有着同样的生理构造,但却都如此不同。每个人都有着极其不同的内心世界,更确切的说我们是生活在存在一定偏差和角度错位的不同世界当中,网上不是有句话说“没有谁能真的完全懂得谁”,这种不能懂得的部分里,我想就包含着这种偏移,也正是这种偏移,造就我们如此不同,使得世界如此丰富多样。

            偏移总结来说就是人性之间的角度。生物性的偏移类似于康德所说的由意志世界所决定的我们表象世界无法理解的东西,内在与众不同的特质,引领并驱使着行为本身。这也涉及到意志世界关于怎么构造人类的基因、人类的世界?让我们看到生命中许许多多“可为与不可为”的无法理解的东西。生物性的差异形成流变性的认识,造就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例如维特根斯坦的偏移,天资聪慧极具禀赋的他,性格孤傲、远离人群,他是痛苦的,他是孤独的,他的短短的60页价值宝贵的哲学思想没人能懂,即使是他曾经崇拜追随的老师罗素,也不能懂得,他是自愤的自恨的,他做岀很多努力试图去突破,他怪僻的性格折磨着他,他总是以外界格格不入,他不知道如何才能清晰地表达他的发现,让世人明白他思想的重要性。他无法处理自己的孤独与痛苦,他无法好好与外界相处,天性里面与众不同锋利地折磨着他,他唯一与外界的链接就是他的哲学,他努力记录着、更新着、表达着,这是他生命中关键的途径。也正是他面向所有的遭遇,他的著作更加趋于完整和清晰!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属性,很多人也有着自己的偏移属性,想起鲍勃迪伦、三毛、曹方等等人身上那种偏执的追求。同时,也许也正是偏移使得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灯,照亮前进的路。

            通过对偏移的认识,使我更深的认识到每个人所具有的独特性,包括自己。你不会再更多的强求自己和别人一样,质疑或否定自己,同样也不会过多要求别人与自己一样。我们看待世界的角度约狭小,我们越难理解他人。多选择善意分享,少些侵凌、越界,通过偏移,多维度、多角度(即全景应用)的去更多的看到世界的角度,更深地理解人性的复杂性、多元性、不可修改性,包容且丰富,而不只是停留在现象级的层面看世界。在这里有同学讨论了关于不带着自己的角度“相对中立客观的看”的问题:那些能相对客观的看的人,基本是自我意识发展较发达的人,他们能更深地探索集体潜意识并最大程度觉知受束缚较少。不被带向偏移,更不带自己的感情色彩,两个字就是冷静。有的同学说相对中立,觉得难做到,生活中,有爱,有恨,有快乐,有忧伤,不带偏见少些情感很难。此处还提到社交型人格(在外面八面玲珑,回到家就变大爷、变瘫软)和内向型人格(社交交际时人格易产生振荡甚至离散),我感觉和人的势能有关,不知是否。

    二、移情、防御

            我们都知道,生活中会有这样一些人,某些事对他们来说说不得也碰不得,但其实那些越是不敢碰、不能碰的点越是核心,往往是人格中功能不良的缺陷,所以一旦碰触就产生阻抗,越是这样的人,防御系统也越差。这背后就隐藏着关于移情和防御系统的问题。移情越原始,防御越离散;移情越成熟,防御越完整。每个正常的人都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这意味着在人格发展过程中,客体关系的品质对个人移情状况和防御系统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个人认为,移情状况的形成与其依恋状况也有着很大关系。依恋是个体与主要抚养者发展出的一种特殊的、积极的情感纽带,也是指个体寻求并企图与另一个体在身体和情感上保持亲密联系的倾向。我们探讨依恋时,通常把它划分为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焦虑—矛盾型依恋。关于痴迷型依恋,痴迷型的人很容易被回避型的人所吸引。因为,在和回避型的人交往的过程中,那种若即若离,时常让自己焦虑不安的感觉是生动而熟悉的,即便这会使他们感到更不适和焦虑。他们也很容易陷入“依赖共生”(codependency)的关系之中。也就是我们在案例里经常会看见的“施受虐结构”。回避型和痴迷型依恋,这两种类型都是走向极端了,源头都是安全感不足,但修复起来,是痴迷性更容易建立关系相对容易一些。在痴迷型依恋的关系中,我们所面对的将是一个具有婴儿式满足需求的人,建立关系的容易与否,也与你能否满足他的婴儿式需要息息相关。移情越原始,安全感、信任感越难建立;移情张力高,能量高,建立关系越容易越好。

            进入深水区——在客体关系下看全能控制。在亲密关系中,“客体关系”越是糟糕,越是会动用“全能控制”,若不在亲密关系中动用,则可能是精神分裂。此处提及到一个案例,小孩母亲是强势性控制型的人,孩子来咨询后才被发现上下学不坐公交都要父母接送,竟是因为孩子在群体中感到恐慌和恐惧。又说到边缘性人格障碍,当一个人长期隔离、边缘化,则可能会语言功能萎缩。说到社会化,资源的获取链接是很重要的社会化。现在整个中国,像是一个高压锅,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足够强的心智去做压力管理。关于情绪崩溃,越容易崩溃,说明依恋越原始。关于治疗,治疗师要找到原始依恋的核心点,通过降维并提供保持的安全岛,进而关系建立,重组并转换,鼓励推动咨客去做自我调整、情绪管理,其间修复性阶段和发展性阶段的百分比会有所变化。特别说到治疗,治疗师需要提供一个安全岛给对方,降维并形成强壮正向面的理想化(安全、信任、信心、强壮——拓展:通常来说强壮包括精神的和物质的),进而激活咨客退行性依恋,形成婴儿是满足(得到充分的响应和满足,这种依恋应该转换成动力,自发性自制满足,不再向外界索取,响应不等于盲目的满足,且要有动力系统的建构),从而做到重组和转化。构成中治疗师应给予足够的善意和耐心,而不是限制、束缚、压制,必须保有空间。当对方在安全岛待到机缘到来的时候,安全岛反而会变成禁闭岛,则开始划着小船离开,进而有了“我是谁”这个伟大的想法,从而迈向其构建生命之路。此种治疗需要专业人士介入,将攻击性路径解散。而有的人也并不需要安全岛,只需扶着他走一段路。有同学总结“为什么我们总想沉浸在安全岛当中呢?其实是我们自身的这种安全感很弱,也就是我们的这个安全半径是比较弱的,所以我们更会想有一种外部的安全感来稳定我们内心的世界。”在本章节还提到了人们的“虚假自体”,表面 “应付、讨好”,内在处在高张力的紧张、焦虑。

    三、活力与建构

            “温尼科特坚持假定一切事情都必须来自灵感,这代表了神是最终极的来源,他对内在力量的信心,对自发示意(他最后会称之为在动作中的真我)之价值的信心,是强烈的,他相信在某些情境下,人会到达一个愿意冒险的境界,表达出在他们内在深处的东西,很多好的事物会从那里出来。”活性:想法、策略和路径。对于带团队,若活性够——做路径建构;活性不够——做活性激发。现代人或多或少都处在一种焦虑当中,处理焦虑最好的方法不是消灭,也无法消灭,而是通过结构化解构、建构,打开路径和出口,发展足够的生存技能、做自我确认、“强”、过自己的生存方式。焦虑,特别是母亲的焦虑性投射对孩子的折损实在太大了。而反过来看,在治疗中,如果父母能够处理好自己的焦虑,又将会对孩子情况的改善提供极大的帮助。关键点——挫败时突破那个情绪、节奏很重要。说到灵感与内在活力状况,提到某些人天性中(生物学标志)具有非常强烈的活性,很深很高的觉悟,但往往也可能成了钳制和禁锢。也有的人就愿意活在那个精神世界,而非世俗世界,坚决不向世俗妥协、不向世俗的人那样想问题,在自己的古堡里。关于活力的策略和路径建构要因人而异,在荣格的《人格的发展》中有这样一段话:每个人都知道本能在强度上总有变化。有时候性欲占据主导地位。有时候自负或者其他本能最为突出。如果我们能不辞辛劳,将精神看成不那么呆板、固定的系统,而是一连串流动的事件,在不同本能的交互影响下变化万千,弗洛伊德和阿德勒就能很容易达成共识。由此我们可能需要在人未婚时用弗洛伊德去解释他的行为,而在婚后用阿德勒的理论。变化多端的精神生活或许不那么简单去,却代表着比一只眼睛所看到的呆板的确定性更为伟大的真实。

           说到梅兰妮克莱因,印象最深的是她不但没有被自己美丽外表的预设所影响,还拥有强大的自发示意,自发形成自我链接,强悍的完成自我建构。惊诧感慨之余,也只能用课后讨论时同学提到的一句话作为解释:尼采超人哲学和克莱因的强势,不被任何人改写的生命轨迹,尼采说:“超人之于人犹如人之于摄猴”,“一个更强壮的种类一个新的类型必定会出现,它在血统和生活方面都有不同于平均化的人的状况。关于这个类型,我的概念、我的比喻是超人这个词。我们向上的道路是从物种到超物种”。

    四、恨与攻击

            这一点区别于自体心理学家科胡特在致力于婴儿早期创伤时简洁地拒绝了内在心智生活着的攻击元素。攻击是人的本能之一,攻击一定有客体,没客体则是能量活跃格式。暴力维度划分为低维--高维--创造。好的关系是有生命力的、新陈代谢良好的,通过 给资源给路径,一方领着一方往上走,借势而上;不良的关系则是压制、压迫,给要求和改造,往下走。此处涉及到“势能差”这个概念。每个人天生的能量等级、能量活性都不同,加上后天累积(如技能、认知、经验等等)不同会形成势能差,低势能的人之于高势能的人,吸引力是不一样的,深入分析发现势能的形成与移情张力、自我确认有很大关系,这样看来情感的力量是相当强大的,是活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总结势能差很大程度来看是由于人的开放程度,人和世界、和他人以及和自己链接的程度而形成的。

            最后说到儿童心智中的暴力。关于顺从性的压制与阉割、好孩子的道德内化的低维禁锢以及暴力与主体。大人总希望孩子们听话、懂事,对孩子往往采用高势能的压制,殊不知此举阉割了多少天性与活性。孩子宣泄暴力才更容易有主体出现,但在中国式教育中,以暴制暴太多,许多小时候刚烈的孩子往往会受到折损,反而中国式功利主义、圆滑迎合懂得保全自己的反而留下了自己,对此,是否该引起一些反思?另外,关于所谓的道德标准,使人内化形成低维禁锢,让人处在底线生存,对此是否又该多作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很多时候,停止错误,就是伟大的进步。

            传记性自我观察,是什么我一直没领悟到,直到经历过一些事,跨越过一些事,体悟了一句歌词,它是这样唱的:“人生有三个坡,上坡、下坡、没想到”。命运是一条线,伴随着内在能量的变化跌宕起伏,命运像一条河,澎湃的爆发冲击、汹涌的奔流,亦或舒缓的流淌、平静宽广的驻守,亦或遇见坑洼污泽染污后又清净,又或久未落雨几近干涸。传记性的自我观察,也许就是这样旁观地、全局地、身在其中却又置身其外,观察着我们的命运,我又是导演,我又是演员。我们经历什么,有多少能由我们决定,我们选择什么,能由我们决定?

            心灵的成长很缓慢,很费劲,在此之前走过泥潭经过沼泽,看过荒芜苍凉甚至掉落深渊,却在今时今日闻到春暖花开的味道,原本背过身去的我,忽然在某天转过身来,带着全新的感知,平和的安宁的拥抱这个世界。真正的建构之路,也许才刚刚开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C&B备忘录〗『161023』《温尼科特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lip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