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时代,读书越来越成为奢侈,人们留给书籍的时间少之又少。网络文学大行其道,作家们绞尽脑汁地写出“容易看”的文字,迎合着碎片阅读的消费需求。
我一直弄不明白的是小说“要好看”,所谓“好看”的标准是什么?
一个在短期内获得大量读者的作品就是好看的吗?
值得注意的是,读者群是复杂的,这个群既可以求新求异,又往往沉溺于惰性中一味求麻醉。在我们这样的千年古国中,后一种情形往往居多。
某些人不但不能引导读者,提高读者的鉴赏力,反而时不时添乱,使得读者的阅读水平下降。
对于人类精神的深入探讨,在世人眼前展示出一个难以用世俗语言表达的,与我们用肉眼看到的小世界相对称的广大无边的世界,自古以来,对于这个虚无飘渺的世界的描绘,是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的共同工作。
在文学家中有一些人,他们不满足于停留在精神的表面层次,他们的目光总是看到人类视界的极限处,然后从那里开始无限止的深入。写作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不断地击败常套现实向着虚无突进,对于那谜一般的永恒,自始至终,他们都在寻找那种不变的、基本的东西。
艺术本身便是生命的艺术,一个人若能执着于纯粹的的艺术冲动,那便是执着于生命,执着于那博大精深的人性。艺术的境界那是一种自找痛苦的境界,当然也是惟一不会枯竭的幸福的源泉。既然艺术就是生命的形式,那么纯文学作者便一刻也离不开世俗,离不开肉体的欲望,否则创造就失去了源泉。他同普通人之间惟一的区别只在于他在卷入、迷恋世俗的同时又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带来折磨,带来内耗,而作品就在其间诞生。这样的作品,带给人的是认识自我的可能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