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带孩子和另一个伙伴玩耍,他俩一直以来都是一起长大的,比较熟悉。但这两年来每次玩耍只要涉及规则竞技的游戏,最终都会不欢而散以哭收尾,有的时候为了超过我女儿不惜破坏活动甚至打她,女儿比较机灵有时会躲开,但有时躲不开就会被打哭。几次下来我就不想让他们在一起玩了,爸爸带了几次也有这样的现象发生,他比我更心疼女儿,还过去教训了他,效果并不理想,依然发生。
但是我们两家故交,认识很多年了,也知道没有恶意,本来孩子打闹也很正常,我们就不太干涉,但是次数多了,眼看着他很用力的一把打过去,真的很心疼又气愤,每次都是因为男孩子输了才打的,他70多斤,我女儿50多斤,虽然年龄还比男孩子大半年,但力量悬殊很大。尤其是男孩子还是学跆拳道的,这两年我几乎就不带他们俩玩。但是爸爸呢每周末都会有约,每次约一次气一次。我想何必呢!
这次周末玩耍,又约了,我带过去的,一开始也是欢乐,半个小时后,男孩爸爸开始让他们俩投沙包游戏,而且是设置奖励的,爸爸一开始说10块封顶,每次投中一块钱(我对这种奖赏行为非常反感)。结果,男孩子率先赢得却又觉得我女儿花的时间比他短不同意,结果男孩爸爸不得不继续给每人5次机会,后来5次结束,又有借口和哭,爸爸又放了5次外加一次大奖。最后钱到了13快,我女儿11块,男孩要求要15块,爸爸不同意,男孩哭了。一番争执混乱,这种模式就是这样经常性上演。
在这中间我就干预了,也明白了一个孩子是怎么变成这样的,是一个不断妥协让步的父亲在起作用,定了规则又不能坚守,这种摇摆孩子一下子就知道可以破规则。同时父母这样做是对承担责任的恐惧,因为遵守规则就是要履行义务界定边界清晰责任,是自我强大的开始。愿赌服输。有赌的心没有承担后果的勇气。
以后还是少在一起玩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