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样才能更好的成长?作为一位立志于成为终身学习的人,不敢奢望自己以后取得多大的成功,但求每天都有自己内心深处认可的成长。
我们怎样才能更好的成长? 有人说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只有定下目标,就朝着一个方向使劲,古有祝穆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今有格拉德威尔的十万小时定律;
有人说选择大于努力,人生机会就这么几次,没有一个好的思维模型,就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有人说成长要遵循 “T”型理论,在横向上要有足够的广度,在纵向上要有足够的深度。
第一种理论成立的前提,恐怕需要你看淡世俗的名和利,在自己接受和认可的范围内,做最真实的自己。这意味着你可能在某一领域确实很优秀,但你必须接受自己的普通甚至平庸。比如你的志向是做一名优秀的出租车司机,虽然经过多年努力你的驾驶技术一流,顾客评价也很好,但是你也注定只能在普通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不会向成功商人那样生活无忧,也不能像社会名流那样受人追捧,但是如果你就此也觉得很幸福,到了晚年还能享受天伦之乐,我觉得也是一种绝佳的选择。
第二种理论是目前商界大佬们都比较认可的理论 。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选择大于努力”说。虽然说平台很重要,选择怎样的平台影响着你以后到达怎样高度。但是到底是平台造就了能力,还是能力造就了平台呢?我想前提是你要有相应的能力才能进入更好的平台吧,否则连选的机会都没有。 第二个原因是商界非常流行的“多元思维模型”说。因为它有著名投资人查理芒格的背书。芒格曾经在一次演讲中讲到:“我和一个眼光极准的传奇人物合作了许多年,我总是很惊讶地发现,原来人们只要掌握和不停地应用所有明显而且容易学习的原理,就能够精通许许多多的领域。”这句话在芒格的眼中是那么的轻松,但现实中恐怕有他的边界,那就是你得是一个聪明的人,学什么都很快,而且学什么成什么。说到这里我并不想表达一种宿命论,但是不可否认这个世界有很多天才。虽然如此,这并不影响普通人的努力,因为天才有天才的伟大,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成就,这个世界毕竟还是普通人占绝大多数。
第三种理论是我目前比较认可的理论,因为自己掌握的信息有限,姑且不去论证这一理论的对与错。只是拿来指导自己的行动。督促自己在横向继续花一部分精力,学习有助于自己掌握普世智慧的最少必要知识;在纵向花大部分精力在商业上通过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来取得自己认可的成就。2019年和朋友一起开始创立自己的纯粮食酒品牌,希望来年在打磨产品和营销上取得好成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