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为父母,都会经历孩子生病的时刻。
孩子咳成肺炎,看着扎针时撕心裂肺的样子,妈妈心碎一地,恨不得能代替宝宝生病;
宝宝半夜高烧不退,抱着孩子去医院排队,孩子受罪,大人糟心,那种心情真是糟糕透了;
孩子生病,二胎妈妈恨不得变成孙大圣,拥有三头六臂,一个照顾大宝,一个照顾二宝,另一个去上班。
无奈、无助、心疼、愧疚……
没错,以上的种种我都经历过。
就在一次次应对孩子疾病濒临崩溃时,很幸运,我遇到了这本书《儿童健康讲记》——一个中医眼中的儿童健康、心理与教育。他就像冬日里的一束光,照亮了我前方的路,从此不再迷茫。
本书作者李辛,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专业,天津中医学院心身医学硕士。师承国家级名老中医宋祚民先生,具有多年中医临床与教学经验。
本书内容源自他在上海、北京、汉堡、柏林的多次关于儿童健康的专题讲座,涉及儿童健康与调理思路、儿童的精神健康、儿童的心理健康与教育等内容。 他的见解不仅仅限于儿童,更对成人有很大启发。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生病了,你是否陷入了以下两种误区:
01、误区一:希望孩子永远不生病。因为我们平时太忙了,孩子生病全家鸡飞狗跳,矛盾重重。
02、误区二:孩子病了,希望能找到立刻让孩子痊愈的特效药。每次遇到孩子生病,尤其当妈妈的心烦气躁,孩子一哭更是看啥都不顺眼,急匆匆去医院,医生说怎么办就怎么办,给开什么药就吃什么药,对孩子整个生病治疗过程完全没搞懂。
03、身为父母孩子生病了具体怎么做才是对的呢?
第一、摆正观点。本书作者李辛告诉我们要理清这样一个思路,人永远都会生病,而且生病是正常的,人从婴儿长成幼儿、少年、青年,然后变成中年、老年,这一路上都有可能生病。生病和打嗝、放屁一样,都是身体正常的生理表现,只是反应的方式和程度不同而已。
第二、从孩子每次生病中总结规律。孩子生病了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状态,“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孩子每次生病和治疗的过程记录下来,给自己建立一个逻辑思考的过程,多记几次,就知道怎么回事儿了。怎样寻找这个规律呢?作者李辛说,当它在中间值的时候,我们不用考虑它;当它发展的时候,就要小心一些,别在乱吃冰激凌、炸鸡腿、麻辣烫等食物,让身体好好休息,别看太多电脑、电视,健康曲线自己会调整;当它的发展已经不在你的认知和调节范围内的时候,你就要寻求医生的帮助了。规律就像一颗定心丸,有了它不至于每次孩子生病让我们措手不及。
第三、做一个安心、静心的父母。父母的状态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状态,因为家庭的能量存在“ U 型管”效应,即父母如果每天能量很低的面对孩子,孩子的能量值也会很低,很多孩子的健康问题是父母造成的。所以作者李辛说,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父母就是一个wifi,是一个传输节点。如果父母比较稳定,就会提供给孩子比较稳定的、正面的环境氛围,对孩子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保护和滋养。
以上只是这本书中的冰山一角,里面还有很多给我们启示的案例和思想,值得仔细研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