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二章·字之灵魂·第一节·阴阳之窍

第二章·字之灵魂·第一节·阴阳之窍

作者: 2c5bda2239bd | 来源:发表于2018-09-25 08:45 被阅读137次

            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中以下图讲述了一个纳西族的故事。

            裘锡圭先生引用傅懋勣先生《丽江么些象形文<古事记>研究》(武昌华中大学1948年出版。“么些”是“纳西”的旧译名)的转述了

            此图的大致含义:

    表示拿蛋。

    本是{解开}的表意字,在纳西族语里当“解开”讲和当“白”讲的那两个词同音,所以这里假借它来表示{白}。

    是{黑}的表意字。

    是风。

    是蛋。

    是湖。

    表示蛋破发光。最右边是上文已经提到过的{山崖}的形声字。据纳西族经师的解释,这段原始文字里的全部意思是:“把这蛋抛在湖里头,左边吹白风,右边吹黑风,风荡漾着湖水,湖水荡漾着蛋,蛋撞在山崖上,便生出一个光华灿烂的东西来。”在这段原始文字里,虽然已经使用了假借字和形声字,蛋是很多意思仍然是用图画手法表示出来的。⁷²

            蛋破发光这种不合常理的事情,以及人拿着蛋这种似乎“无聊”的事件,何以要如此刻画呢?其实以现代的眼光来看此幅图,再结合纳西族经师的解读,其本质或许是在描述一幅天文图景,甚至笔者猜测或许正是在描述古人理解的开天辟地的场景。而裘锡圭先生在该书之后就已经提到了:“‘晶’在甲骨文里做

    等形,本是{星}的象物字。形看起来比日、月小,而且日、月都只有一个,星则有很多个,所以古人用三个以上较小的

    来表示星(甲骨文有时把星形刻作

    ,跟把日刻作同例

    )。在较晚的古文字里,象星形的

    才被改成‘日’。加注‘生’声的‘星’在甲骨文里已经出现,作

    等形。周代以后变为

    ,又简化为

    ……”⁷³笔者对此图就不单独评述了,但是由此可以看出,要正确理解一个“字符”的含义,就得更进一步地挖掘其创造时的含义。所以接下来,我们将着重探讨甲骨金文中的这个“蛋”,也就是出现频率非常高的“口”字形及其变体。

            在笔者看来,甲骨文中“口”形字的意义很多,变化也较多。很多种类型的字形其实都可以归纳成“口”形。笔者将借本书中一个相当关键的字——“向”来开始。向:与宫、宅等字比较,向字其原意明显非简单的方向一意,其“宀”应代表其保留有“居所”的含义,故笔者认为,其向字原意为人所居空间之意。而其“方向”的指向含义,笔者认为来自于两点:

            一是“口”形,可以对比发现,包括宫在内的许多类似字形,其“口”为“O”形,无所谓嘴角延伸之象,而笔者认为,这正是不同“口”形的区别之处,“O”形更多的指代普通人、头的含义,而“

    ”、“

    ”形,所谓嘴角延伸之象有表“方向”、“收放”之意。我们可以对比“鸣”等字,可以发现,当表发声之意时,甲骨文字中大多皆为“

    ”形,可以看出,该形暗含着“放出”之意,或许其所谓嘴角延伸之方向,即是所指之方向,例如“鸣”即对上(天)之鸣;

            二是“宀”,除开“居所”之意,笔者认为也还包含着“方向”的指向含义。就拿“向”字来说,其“宀”,窄头指向之方向,正与“

    ”对应,也是暗含着“宀”的创造来源。

            而其形关联着“宗”、“享”等祭祀有关的字,特别是“庙”与“口”形的关联,笔者将在第四卷中关于建筑的章节中与大家探讨。

            关于“

    ”、“

    ”的来源,笔者认为并没有如此简单。如何探究呢?笔者认为“口”形字至少分为“

    ”、“

    ”、“O”三种基本形,其他许多种其他“方向”的“口”(或者说变体)。由于精力有限,大致依据三种基本形对部分关键字进行了归纳,每种大致列举两到三组本文出现较多的字来释读:

    一、“

    ”形类

            此类中较为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食”、“阴”、“禽”三字。且三字均在《阴符经》的解读中进行了初步探讨,故在此一并加以比较。笔者将总结以下四点,以供读者参考:

            一是从现代仍然存续的字义来看,三字都与天象相关。

            “阴”字的用法,即使到今日,与天象相关的词语仍然不少,例如“阴天”、“阴雨”等等。于省吾先生论及“

    ”为声符,亦为“鸟鸣”,或失其本义。但是省吾先生亦论及“雾”之古字,亦从“

    ”,佐证了“

    ”形与天象的关联性。而“食”字的普通用法中很发现这一字与天象相关。但是从日食、月食这一特殊用法中就能发现线索。日食这种现象,并不是后来才被发现的。《竹书纪年》、《左传·昭公十七年》、《尚书·胤征》、《史记·夏本纪》等古籍中提到,至少在夏朝时期,就已经记录了日食。而三字中,被人误读最深“禽”字,前文也已经提到了,这其实是没有明白其字本义的结果,所幸的是,道家的知识中至今仍然延伸和保留了此字本义。

            二是从表达含义来看,三字均存在“遮蔽”的内涵。这一点,我们也可以将其理解成天象表达的延伸。前文其实已经分别提到过了,在此就不赘述了。在此仅举一例,以示其义。

            三是关于“

    ”形的变化问题。以“

    ”形为类仅仅笔者对此一类的举例,并不是说,倒“口”形的写法一定是“尖头”的形状,也可能是诸如“

    ”的圆弧笔画。而孙常叙先生也曾举“食”、“禽”等佐证了倒“口”形的不同写法。陈剑先生转引孙常叙先生之说论曰:“他(孙常叙先生)举‘食’、‘禽’等字为例,谓古文字所从之

    ,多事从倒口——

    变来的。

    变为

    ,上部笔形从下弯弧线

    变成两条夹角直线

    ,是书栔(同契)作字的趋简求便。在已经习用

    字形之后,有时偶然做

    ,由

    ,这是书栔中的一时返古。”⁷⁴而此形的其他变化将在后文详述,笔者借此类说明,后文将不再赘述了。

            四是需要了解,笔者在《阴符经》解读时所用之“阴”、“禽”、“食”等字形仅仅是甲骨文中的部分例子。关于“阴”字,现已考证的对应字形还有几种,但是不同字形不变的共同特点,即是都含有“

    ”形。所以,在笔者看来,即使不深究,单靠解读关键字形,也能极大的帮助我们理解该字以及全文的含义。至于更细致的划分,还有待学者们的共同努力。而反过来说,从“食”、“阴”、“禽”三字在后世的表达中都包含的“遮盖”之意可以看出,这个含义应该就是由三字构形中,一致的“

    ”形所包含的。

             五是在《阴符经》中释读“食”时,笔者曾论“食”之下为“日”及之“影”,其下部可能为“旦”。于省吾先生曾举甲骨卜辞中“旦不雨〇食不雨”之例,并言:“旦与食对文,食谓[大食]时。”关于“大食”在一天中的时间范围,《商代甲金文的时间范畴研究》一书中有详细论述,在此不详论。但至少可以看出,“食”之初造,应与日之活动相关,与“旦”同。同时,于先生亦提及此字:“甲骨文二体分离,金文多上下连通。”若于先生言:“甲骨文旦字下不填实者,锲刻之便也。”故笔者可言,甲骨文之“二体分离”亦为“锲刻之便”;而金文之用严肃,故其字形较为规整。“上下连通”实际表示了“旦”之上下结构的关联性,故亦可作笔者将“日”之下解读为“影”的原因之一。(引自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P14)顺带提及的是:郭沫若先生言此字形或为“昌”。笔者暂且不论,但可提及的是,《阴符经》中亦有“昌”字,或有关。

             而除开上述几字,在后文中,还将涉及“仑”字。故暂于此论及该字和相关的“册”字。而且从 字形来看,“册”字实际上也涉及到“口”形的含义解读。

            “仑”

    ,或古代的龠

    ,有两种写法。按“仑”更早之甲骨文,其下为册。册者,一般解曰为竹简串而成册。而笔者认为,甲骨金文之时,何来竹简之书?有些以《尚书·多士》云:“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等后世所传之语来判定。先不说《尚书》其言是否是指具体的简册,或是《尚书》之时也是靠传抄口述而记,就连考古中,最早的出图简牍也都是战国时期。那么此字的字源还可能是什么呢?高田忠先生就提出此字构型像栅栏之形,是栅的本字。董作宾先生认为此字构型像龟版编连成册之形。而笔者推测这些均为后来之义,包括《尚书》之言,本就不是指的册为简册,而是“册命”之意,主要表示此行为。也就是说其原意应该从《说文》的解读中入手:“册,符命也。诸侯进受于王者。象其札,一长一短,中有二编之形。古文又从竹。”“象其扎”应为后之衍生,也就是“册”原意或许更接近经常出现在金文也就是商周铭文中的“册命”之意和《说文》中的符命之意。册命,实际上就是由天传承的含义。天子由天传承,而臣子等由天子册命。

            对册字进行的探讨中,祝敏申先生就提到了两个很重要的问题。一是册字与史官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二是册字广泛用于族徽。⁷⁵从这两方面的用途可以看出,其一,与史官相关,是可能因其形其字与“天文”相关的;其二,作为族类的标记,其象征意义应该是突出而崇高的。而笔者认为,册的结构,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看,一是中间的闭合口形结构,二是竖状的笔画。特别是中间的闭合口形结构,与将要提到的田、黄、寅以及《阴符经》解读中的执相关,同样是天象造字的痕迹。所以笔者猜测“册”之之初或含度量之意,竖着的笔画为测度天象(中间圆或者说椭圆状)之意,如果是的话,那么册命的等级中非常可能保留了原始的测量之意,也就是说,古之册字可能在最初用于册命之义时,还存在竖笔笔画多少的可能。也就是册命之职的等级与竖笔画的多少直接相关。

            而“册”形所融入的字中,多见于“仑”即相关字。丁山先生在《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中提到了“仑”及相关字“伦”、“沦”、“纶”等。归而总之,丁山先生论:

            “琴瑟之弦,是仑字本谊。弦有长短上下,音有高下,是为音律,故尔雅引伸之曰:‘沦’,率也。”仑为音律之本,龠为黄钟之实,或弦或管,皆乐音所从出;故字皆从

    字本谊,非如说文云‘三合也,从入、一’,当象原始乐器形。……。⁷⁶

             而我们再来看看《说文》中关于“琴”的解释:“禁也。神农所作。洞越。练朱五弦,周加二弦。象形。”五弦之洞越,依笔者之见,或同“册”之形。琴,相传乃伏羲造五弦之乐器。蔡邕在《琴操》中云:“五弦象五行”。如段玉裁所注,以及桓谭在其《新论·琴道》中曰:“昔神农继伏羲王天下,梧桐作琴,……上圆而敛,法天;下方而平,法地,……”可见,由古琴之侧面视之,上半圆仿天,下方平类地,亦有其深意。若“册”可作“琴”,则“仑”或可曰五音之“音”、“声”。所以,纵然如丁山先生所考,“册”、“仑”之本义仍可追溯至五行之说和天文之义。

            而在此值得注意的几点:一是“册”与“典”的关系,或者说“典”字下部的最初含义。“典”之形,一般解读为双手捧(或举)“册”之义。而同类型的字中,还有一个与后文相关的字“龙加双手形”。丁山先生曾释读此字或为指代“共工”;二是昆仑之昆可或许是“易”的反写。

    二、“

    ”形类

    (1)“

    ”形与“示”的结合:祝

            祝:“祝”一般解释为一人口颂祝祀之意。依考证,甲骨文中存在带“示”和不带“示”旁两种写法。王子扬先生解释为“象跪跽而举双手祝祷于神主之前”。⁷⁷要理解进一步理解这一字,就得了解“太祝”和“祝由科”这两个古老的名词。

            太祝:《周礼·春官·太祝》曰:“掌六祝之辞,以事鬼神示,祈福祥,求永贞。”说明了“六祝”实为沟通鬼神之咒语。《礼记·曲礼下》云:“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笔者注:大祝,即太祝)

            祝由科是一种用符咒治病的巫术。现在最早的中医书籍《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提到:“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

            “祝”即是符咒或诵念符咒。“祝”字的上部分解读为口,整体其实与祭祀有关,所以一般认为其形象本源应是从祭祀过程中类似于祝由科的口颂咒语之类的行为而来。

            而笔者认为“祝”之最初蕴含符咒之义,口诵之意或为后之融入。突出“口”形的向天之意,表明此行为的性质,表达祝祀更应为与天沟通的主体为“口形”,类似于后文所说的“工”字形中的上“口”,而非仅“嘴、口诵”之义。

           (2)“

    ”形与“雨”的结合:灵

            其实前文已略解读过此字,在后文中也将多有涉及。而在此,笔者略列举与此字有关的古文献语句,供读者参考之:《诗·大雅·灵台》:经始灵台;《礼记·明堂位》:天子太庙上可以望气,故谓之灵台;《素问·气交变大论》:藏之于灵室;《出师表》:以告先帝之灵。

            古文关于“灵”字的认识,基本都与“灵魂”这一含义相关。而解读真正含义的最关键之处,正是在于笔者在此列举的“灵台”一词。而这一词所代表的含义,正是笔者所认为的“口”形的最初之义。笔者将在后文解读之。

         (3)“

    ”形与“木”的结合:桑、噩、器

           桑字甲骨文,一般解读为人们“口”在故去之人“木”型周围“哭喊”之意。而我认为,若将“口”型理解成“灵魂思想”,则此字更像是“木”形人已故去,“灵魂”由身体散落在四周之意。为什么这么解释呢?我们来看看“噩”。

            例如:白石道人姜夔,其父姜噩。噩,如果此字初始就是噩耗之意,有谁会用来做名?更何况是文学家一类的有识之士。《周礼·春官·占梦》:“以日月星辰占六梦之吉凶:一曰正梦,二曰噩梦,三曰思梦,四曰寤梦,五曰喜梦,六曰惧梦。”郑玄 注引 杜子春 云:“噩,当为‘惊愕’之‘愕’,谓惊愕而梦。

            而笔者解曰,正梦者,梦人世之事务;噩梦者,梦灵魂故去之事务。若“噩”解之为惊恐之意,则第六梦“惧”梦又是何意?噩者,本义非现今之恶也,从“正梦”就可以看出,“噩”乃表正之反,已故也。后人非常可能将梦见故去或者另外一些“神奇”的事物,与恶梦而混淆在了一起,毕竟梦到那些事物确实可能使人收到惊吓。故,笔者认为,此与向中之“口”字的原始含义对应。

             噩梦与正梦之间对应而“相反”的含义从李零先生的解读中也可以看出:“《占梦》所述‘六梦’,包括正梦(安稳之梦)、噩梦(惊愕之梦),思梦(似指不可复述之梦),寤梦(似指可以复述之梦)、喜梦(喜悦之梦)、惧梦(恐惧之梦),可以代表梦的主要类型。”而笔者所言“故去”之事物,其实李零先生也从睡地虎秦简的《日书》甲种《诘》篇中列举了相关依据,并言:“说明古人认为,恶梦往往与鬼怪有关。”

            我们再来看看文献中对于“噩”以及类似字形的解释。《尔雅·释天》:太岁在酉曰作噩。 太岁者,木之主也,东方卯为之正位。酉为西方金之正位,故卯与酉对,其向反也。所以从这里也可以看到,“噩”,其在天象之义中亦存留着“相对、相反”之意。在这里还需提醒读者注意的是,后文将会提到,关于《尔雅·释天》中所提及的太岁在十二地支位置的称呼,郭沫若先生曾考证其名可能为印度语音,笔者暂对其无全面考证。所以对于“噩”的此类猜测,仅供读者参考,有待进一步详考。

             桑(丧):

    、金文

    ;对比“噩”:金文

    ;还有个类似字“器”:金文

    。器者:一为器官也,器官者藏之于身,相互关联,古文有言,三魂七魄藏之于五脏六腑之中,故笔者认为,“器”之“口”,最初不仅言脏腑,同时也言脏腑之中的“魂魄”或“灵”。

             二者,《説文解字》:器,皿也。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虽然《说文》解“器”为“皿”,而“皿”之形与“器”,从结构上来看,明显不属于同一类型构字。故,笔者认为“器”更重表他意,“皿”之意为后来之延伸,更可能与“冥器”、“器官”这两概念的使用有关。“冥器”一般称为“明器”,除开指墓葬中的器物之外,还可特指用于贮藏“魂魄”的器物。虽然一般读者可能对此了解较少,但可参考著名的小说《哈利·波特》中的所提及的“魂器”。而“五脏六腑”一般被认为是人活着时的魂魄所在。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多有提及:如《灵枢·胀论》:“脏腑之在胸胁腹里之内也,若匣匮之藏禁器也。” 《素问·六节脏象论》:“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

             顺带提及的是,在古埃及文化中,人的身体同样被视为“灵魂”的容器。同时非常重视人死后的内脏保护,并有类似于“明器”的礼葬瓮来保存。礼葬瓮的一般音译名为“卡诺卜坛”,大意即为“灵魂的容器”。而该类容器的,具体可参见来古埃及神话中关于荷鲁斯的故事。


    ⁷²图文均引自裘锡圭著《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2015年6月,P7-8

    ⁷³引自裘锡圭著《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2015年6月,P149

    ⁷⁴引自陈剑著《甲骨文金文考释论集》,线装书局,2007年5月,P450,转引自孙常叙《

    一字形变说》,原载《古研》第19辑,收入《孙常叙古文字学论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P19-32

    ⁷⁵见祝敏申著《<说文解字>与中国古文字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版,P103-104

    ⁷⁶引自丁山著《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年12月版,P447

    ⁷⁷引自王子扬著《甲骨文字形类组差异现象研究》,中西书局,2013年10月,P156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二章·字之灵魂·第一节·阴阳之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loq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