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读书之前,你必须明白这些大脑逻辑
1、为什么我们要整理自己的思维?
禅宗中讲“禅,是一种有序的思维。”充斥着压力的我们,无论是大脑还是内心都是散乱无序的,脑子里闪现着过去、现在和未来要做的事情。
百度图片我们思维无序的结果就会把自己搞得疲惫,当你饿了不吃,或者猛吃,困了睡不着却在胡思乱想,该起床却起不来,精神持续疲惫,最终身体也会非常糟糕。
而我们向往的,是一种有序的境界,专注当下,享受当下的美好,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地修炼。
2、记录的目的是为了遗忘
仔细想想,我们的大脑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难道真的是为记忆而生的吗?牛顿在树下,看到苹果掉下来,结果一个伟大的物理发现就这样诞生了。伟大的科学家,却也有可能早晨出门的时候忘记带钥匙。
大脑是智慧的象征,即使你不是科学家,你也会用你的聪明智慧,在某个领域创造属于你自己的价值。很显然,相对记忆而言,大脑的作用更在于思考与创造,否则,人类就不会有这么多伟大的发明和创举。但是试想,如果我们每个人的脑子里充斥着各种杂事,那思考和创造力从何而来?
所以,放弃“我有一个好脑子,能记住很多事情”的想法吧,把自己的大脑用在更有价值的地方,思考、创造,而不是记忆。
3、大脑面临的三重考验
杂事:一类是你需要做的事情,这时你的职责所在。另一类是我们想要做的事情,即目标和梦想。
各种灵感与想法
海量的信息
4、为什么要建立未完成事情清单
为了能更好的捕捉我们的心事,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未完成事情清单”,来梳理在工作和生活中一切能引起我们注意的事情,也就是主动进行“需要做的事情”和“想做的事情”的手机,这个过程是漫长的,需要我们彻底清空自己的大脑。
第三章:输出就是不断创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1、为什么要建立个人知识体系
你阅读过多少信息不重要,你输出了多少自己的观点才更重要。这也就是所谓的知识独特性,即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在这个时代,你需要学会区分信息的真假,你需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当看到一个新闻时,可以问自己,我看到了什么?我看到的是否一定是事实的真相?从我自己的角度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从其他人的角度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学会从多方位思考来判别事情的真伪。学会独立思考问题,有自己独立的观点,哪怕你的观点和其他人都不一样。
所以对于每个人来说,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找到向外界获取知识的方法尤为重要。知识体系相当于骨架,有了这个架构,学习了新的知识,就知道应该放在哪个位置,万物各得其所。但是如果没有这个架构,新的知识就没有存储的地方,我们所学习的内容就会变得零散,甚至是变成一团乱麻。
2、输出前你必须明白你的输入形式
· 主题阅读
阅读是我们获取新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当你研究某个主题时,你可以通过对相关书籍进行主题阅读这种途径来获取知识。豆瓣上有很多人列的主题阅读书单:个人成长、时间管理、心灵成长、芳香精油、营养健身等,你可以针对这些领域的书籍进行主题阅读。经典书籍和最新书籍相结合,经典的书籍容易让我们找到更初始的理论,而最新的书籍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未来的新趋势。
· 异领域阅读
所谓“异领域阅读”,是指信息的获取不从本领域的书籍获取,而是通过阅读其他领域的书籍来获得。不仅可以从书籍获得,也可以从书籍以外的途径获取,例如电影、艺术表演、真人秀节目、旅行等途径。例如,在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百年孤独》中有一个这样情节:村庄里的人们得了一种可怕的病,这种病让他们逐步丧失了记忆。为了应对未来可能会失忆的情况,人们把各种各样的物品贴上了标签,上面写明这些物品的用途。小说中的这一个情节,对理解知识管理中“隐性知识显性化”内容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无论是主题阅读还是异领域阅读,最终我们要达到的目的都是让知识为我所用。读一部小说,小说可能用几百万字的内容只为说明一个道理,那你认为小说的道理是什么?你觉得作者想说什么?其他人认为作者想说什么?你通过读一本书,感受到了什么?领悟到了什么?可以帮助我们拓展哪些视野?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哪些问题?这些都是读过一本书所需要考虑的。而不是简简单单地读过一本书后,在豆瓣上标记一个“已读”的标签。
3、储存信息不等于掌握也不等于知识!
现在的互联网并不缺乏资源,你可以轻易找到类似“豆瓣评价Top100电子书”、“麦肯锡咨询资源大全”、“商学院学生必看的100部电影”、“值得收藏的100套PPT模版”等资源,这类资源应有尽有,当我们看到这些资源时,也会忍不住下载,好像我们下载了这些资源,就真正拥有了这些知识一样。
我们错以为电脑里存储了这些电子书,就有了安全感,就会真的读懂这些电子书。存储不等于掌握,存储在电脑里的这些资料,如果没有被我们学习、内化、应用,那只能叫作信息而不是知识。只有这些信息能够被我们应用,才能真正称得上知识。
所以,对于一名知识工作者,存储对于你来说绝对不是保存信息这么简单。我们存储信息的地方,是一个吸收各类知识的核心,它不断向各个领域伸出触角,将对我们学习、工作、成长有帮助的信息保存下来,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它会像机器猫的神奇口袋,不断带给你惊喜。
4、如何对信息进行加工
只有加工过的信息才是有价值的信息,正如我们前文提到的,仅仅通过收藏来把信息存储在印象笔记里,对我们来讲是没有意义的。信息需要进行加工,让一条普通的信息具备不同的价值。被加工过的笔记还需要能在不同的场合被我们搜索到,真正做到为我所用。
可以通过关键词对笔记及笔记的内容进行搜索。但是作为完整的知识管理工具,仅通过搜索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文件进行三个维度的加工,这三个维度分别是:命名、分类和标签。
🔷命名:日期/关键信息及地点
🔷分类:1、FSR分类逻辑:工作流(Flow)——经验库(Stock)——知识体系(Reference);2、工作任务与关注点分类逻辑
🔷标签:标签是印象笔记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具,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标签的使用非常重要。标签可以给你的笔记增加很多维度,让你的笔记内容并不局限在某一个领域,而是可以充分发挥我们大脑的想象力,为一条笔记添加多个标签,让一条笔记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四章:教你如何才算读过一本书
1、为什么每次读完书之后自己总是对这本书很亲
钱钟书先生在阅读的时候,会做非常详细的笔记。在书中做标注,并且反复阅读。每一本书,在出版的时候,带着作者的逻辑和体会。当这本书被一位读者阅读后,每个人心中都会构建自己的逻辑。每个人读一本书的感受不同,侧重点会不同,收获会不同。
在读纸质书的时候,我们会在书中留下很多“痕迹”:你认为是经典的句子,你读这本书时的感想,有可能会引发你的思考而由此产生行动。我们可以直接将这些内容写在书本上,或者写在便利贴上粘贴在书本中。当你再次拿出这本书阅读时,有可能对这本书又会有不一样的理解。所以当我们读过一本书后,这本书的价值,和一本刚刚从书店买的书的价值就产生了不同。虽然是同样的书,同样的书名,同样的材质,同样的价格。但是这其中所差的,就是你读过这本书后,加入了自己的观点,让这本书的内容更加丰富。
我们保存一本书,尤其是纸质书,保存的价值就在于我们赋予这本书增值的部分。读过这本书的体会,我们写在书上的文字和涂鸦,才是值得保存的部分。否则,我们大可保存一个电子版就是了。
一本纸质书读完后,放在书架上,那我们所记的笔记、涂鸦的重点也会放在书架上,所以这些精华部分,我们可以将其电子化,保存在印象笔记中,并且通过知识的加工,为我所用。
读过一本书,制作书摘,写书评,这一系列工作结束后,才算真正读过一本书。如果只是读书,而没有摘要和写作输出的部分,只能说完成一部分而已。
2、怎样才算读过一本书(如何深度阅读一本书)
🔷为什么要深度阅读?
都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一方面说的是我们阅读量少,另一方面,即使我们读了很多书,如果没有能够及时总结和内化,让它在用的时候能够作为供我们使用的素材,任何时候我们都会觉得读得少。不仅要看读了多少书,还有看我们吸收了多少知识。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加,我们读完一本书,不可能把书中所有的细节记录下来,这就需要我们在读完书后,将书籍中的知识进行内化。
🔷如何将一本书读到极致
📫誊写书摘:书中的精华部分
📫读书笔记:更多的记录自己的观点与感受;读过一本书后,你可以直接在印象笔记里写读书笔记,和书摘不同,读书笔记更多记录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每读过一本书,我们不仅要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更重要的是,读过这本书后,你的感受是什么?你想表达什么观点?所以读过一本书后,写读书笔记这个过程必不可少,否则只是将别人的思想灌输在自己的脑袋里而已。除了自己写读书笔记,还可以看别人的读书笔记和书评,看看和自己不同的观点,你也可以把你认为有价值的书评放入印象笔记保存。
📫思维导图:读过一本书后,你可以尝试绘制这本书的思维导图,把这本书的主要架构绘制出来,建立完整的思路,如图4-9所示。你也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其他人绘制的思维导图,作为你读这本书的参考。如果你想绘制思维导图,尽量先不要参考其他人画的。
📫人物性格分析:仔细剖析书中人物性格,社会现象,其他大的问题,要主动去做否则自己的思维永远打不开。
📫延伸阅读
📫应用实际
第六章:不断的记录是一切的前提
1、为什么要习惯记录
时间的流逝往往是无意识的,你可能会有这种体会,一天过去了,感觉自己很忙,但是做了什么却又不记得了。时间日志是培养我们对时间的感觉,增强我们对时间的感知,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时间日志会清晰地告诉我们,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有助于提高意志力
🔷明确下一步行动
🔷不断积累经验
2、为什么提倡早上写日记
你可能有晚上写日记的习惯,有些人是夜猫子,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总结自己经历的一天,然后入睡。而这世界上还有另外一批人,他们会选择在一天开始的时候记录总结前一天,规划新的一天。当你起床时,你即将迎来新的一天,回顾过去的一天,哪些是美好的事情,有哪些事情值得总结,哪些事情略显遗憾,都可以在日记中记录下来。和晚上记日记不同,迎接我们的不是睡眠,而是新的一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弥补遗憾,也有足够的时间去实现新的目标。不仅仅是回顾,而是计划和展望,过去的一天无论是开心的、不开心的、有收获的,还是碌碌无为的,都已经成为过去,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你可以在每天工作开始的时候,找出今天最重要的事情。你也可以在一天开始前,明确今天的日程,知道即将到来的一天,哪些时间是被他人占用的,哪些时间可以自由支配。明确了这些,新的一天将会被你更合理地安排,新的一天,我们将会过得更加从容。
整理时间:2020年11月12日凌晨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