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掌控习惯》
掌控习惯,是对习惯从心理深层次地进行剖析,富有深度的思考理性又极具实践性,读之,甘之如饴。一部习惯养成宝典,学习了,其实更需要用行动来验证。是应该好好想一想,我所缺少的是什么?下一步需要培养怎样的习惯?
一周读完,记忆之中星光闪闪,且录一二于此,至于习惯培养的具体策略,还请细细看书才能掌握——

习惯是自我提高的复利。那个著名的棋盘放麦粒的故事,启示着我们如果每天进步1%,一年后你将进步37倍。
原本咬字不清晰、说话特别吃字的自己,在近六年给大宝读书讲故事的过程中有了改变,而之后坚持每年大量阅读,近三年每天给二宝读书,过去表达中存在的问题明显有了改观。这不是刻意的训练,却在不经意的重复中收获了许多。
事实上,当我们确立了目标时,我们喜欢短暂的行动之后就看到成果,这种急切而缺少耐心的期待,总是让我们丢失懈努力的恒心。于是,我们常常因为这份功利心没有被满足而结束了行动。
决定你能拥有何种好习惯的,不是好习惯本身,而是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以这个目标为导引来自觉发现和培养好习惯才会更易形成、更加坚定。所以,人生理想和未来志向的确立尤为重要。
但,我们在教子育人的过程中中却常常将之忽视和淡忘。人物传记的确应该作为必读书目推荐给孩子,不仅要学习他们的品德,学习他们的经验,更要学习他们早立志、立长志的决心以及为此舍得投入、肯于付出、敢于坚持的精神。甚至,我们成年人更有必要读一读,已让生活优越中萎靡了心智的自己拾一份清醒、执一份追求。

尝试培养一种好习惯,就要充分感受它所带来的愉悦和幸福,不断重复,把想做的事大声说出来,把想做的事小步干起来,不断累积和增加,及时总结和反思,为自己打气,为行动助力。
但是,当习惯行为达到一定数量时,很容易就陷入高原期——机械的重复。进入厌倦期时,我们在习惯养成中便需要调整策略,以让坚持更加有力量。
决定习惯何时能够形成的不是时间。曾经在一位专家讲座中听得,所谓21天养成好习惯只是医学对病人能接受病情达到情绪稳定所需要时间的测定,而非习惯养成的研究成果。
一种行为如何能成为习惯,是由行为出现的频次决定的。或许,它与记忆某个知识有异曲同工之处吧,当某一知识反复呈现,达到一定频次之后,大脑便会产生相应的神经突触,从而伴随终生。

环境与背景也是养成习惯的重要因素。对于坏习惯,仅凭意志力来克服其实是件困难的事,而且很容易再次滑向深谷。最高效最直接的办法是将引导你产生不良习惯的环境彻底改变。
譬如,自己成为某视频的会员,一度沉迷于电视剧而不能自拔。起初,是被剧情吸引,一集又一集追剧,后来似乎成了习惯,每晚必点,即使几乎都是在快进和自动跳转中所谓的“看”了。终究,这种行为变成了无聊的网上漫游。某天,忽然意识到浪费了好多时间,于是提醒自己,看两集就可以了,但意志力还是抵不过诱惑力,或许,那只是大脑养成的坏习惯。于是,果断删除手机上的影视APP,停掉有线电视,切断不良习惯的回路之后,内心又归于平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