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是对思维展开的思维,即像思维的教练一样对自己的思想展开批判。
目的是做出明智的决定,得出正确的结论。
手段就是用理性的标准评估我们以及他人的思维。
1.1信念和断言
1.1.1
客观断言:真假不取决于思考者
主观断言:真假取决于思考者
许多陈述包含了两者;对一个人思维的陈述是客观的。
1.1.2
事实与观点
事实就是客观观点
1.1.3
道德主观主义:世界上的事没有好坏之分,是人的想法做了这样的区分。
1.2论题
客观问题与主观问题
讨论论题的首要任务:识别论题
接下来:认真对待论题
如何做:考虑与问题答案有关的因素
1.3论证
论证:为断言给出理由。
1.论证=前提(理由)+结论(断言)
2.论证形式不固定
3.论证不是必需的
批判性思维最重要两点:
1.前提为真
2.前提与结论有关,能令人信服
获益:不断检视,不断完善,形成合理思维,但不能避免思维错误
1.4认知偏差
认知偏差:形成信念时产生的难以预见的心理因素。
信念偏差:通过结论的可信度来判断一个推论的正确与否
启发:下意识锁定某些情况来预测事件的可能性
可得性启发:无意识地依据刚提及的事件的频率来判断这件事发生的可能性(存在高估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情况)
内涵的扭曲认知:1. 轶事概括:一个人仅根据一份证据便对某个事物产生一个绝对的概括
错误共识效应:人们默认自己和周围人的观点与整个社会额观点一致的倾向
2. 从众效应:人在下意识让自己的想法向大多数人的想法靠拢的倾向。
实例:改变原本的选项,自诩为销量第一的广告,
消极偏见:大脑对负面信息比对正面信息更敏感活跃
经济学推论——损失规避:人们往往更愿意避免损失而不是积累收入
圈内偏见(排外)、基本归因错误
非理性思考:服从权威
过度自信效应:当人们预估他对某事判断正确的概率时,预测值通常都比实际值要高——高于平均水平的错觉(自我欺骗偏见)
1.5“真”和“知识”
命题、断言、观念本身具有的特征就是真或假,这是客观的。
对于知识的判断:对于任何人,无论何时何地,在缺乏充分证据的时候贸然相信都是不明智的。
1.6 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对思维展开的思考。它不能让你做出决定,但它可以在你做出决定时识别不好的理由,避免受认知偏见的约束,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读书感悟
《批判性思维》这本书可以作为工具书,可以教会我们在做出决定时更加理性。刚读完第一章,我的感受如下:
首先这本书很容易读懂,因为每一句话都非常清晰明了,而且逻辑脉络十分清楚,定义概念明晰重点标出,而且实例论证充分,翻译得当,虽然言语并无任何华丽辞藻,也无过多技巧,但是很实用。
特别是在读的过程中,就能够简单地整理出书中提到的一些概念,而且很容易理解,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也十分紧密。同时每章最后会有本章总结,对照自己整理的读书笔记进行复盘,十分有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