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最早看到的小视频是很多年前电视里举办的MV比赛,觉得会拍这些小视频的人很厉害。首先得有拍摄像录影的设备,其次要眼疾手快会抓拍,再次摄影者要有一定的摄影技术,记忆中那些参赛的小视频大多是记录生活和家庭日常的温馨画面,看到这些参赛作品把身边人拍到画面中,也是蛮有意思的。
后来看到的小视频,是来自QQ空间推荐。一个同办公室的体育老师拿着手机在那里傻笑,我问他笑啥,他一边指着手机里的小视频一边继续发笑。听着同事对着那些摆拍的搞笑视频傻笑,我觉着这些搞笑视频除了恶搞并没多大意思,于是,我在头脑中就固化了对小视频的厌恶思想。
所以,我一直很少会在手机上看视频,尤其是不会在手机上追剧。
再后来,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抖音突然成为众人手机里必不可少的app,看到那些刷抖音的人们,一天到晚不停地刷啊刷,里面循环播放的节奏感十足的音乐配上恶俗的表演,每每听到我就会特别烦躁,特别厌恶。
被妃妃带进头条之后,本想着在头条发文赚点流量收益,我发现我的文字在头条读者颇少,后来写点微头条,也开始学着拍点视频上传到头条,倒是有了一点点收益。
其实这很矛盾,我一边讨厌别人的小视频,一边自己又在发视频给别人看。因为头条的视频要满一分钟或者至少半分钟才会有收益,我有时候拍的视频中,为了达到一定的时长,我家猫咪很长时间都是同一个姿势,其实也挺没意思的。
想起大衣哥朱之文的乡亲们为了赚取流量,把大衣哥的一举一动都拍了下来,大衣哥的家人们一点私人空间都没有了,感觉今天的抖音小视频拍啥都能赚钱也是醉了。
许许多多的网红也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在养活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会去看这些没有营养的东西。
最近刚刚离开了头条,不想再去头条浪费时间看他人的家长里短了。所以,我也就无需再去拍小视频了。
今天早上在路上晨练——也就是步行,看到一个大概一二年级的小男孩在小区大门外跳绳,小男孩跳得非常好,旁边站着陪练的大概是小男孩的奶奶。
要知道那时候还不到六点钟,不说小孩子们大多还在赖床,就是大人们也有很多都没起床(我老公每天早上都要坚持赖到六点四十加才起,六点三十九分都绝不可能起的)。
我就特别想把小男孩跳绳的样子拍下来,在这还比较炎热的天气,这么早起来跳绳,还跳得挺好,我觉得这个小男孩很正能量的。
当然,我只是想着要拍下来,其实我当时直接走过去了,没有为这个小男孩停下我的脚步,没有打开我的手机对准他们拍摄,一是怕惊扰了认真跳绳的男孩,二是路边的汽车太多,走了几米后便被汽车彻底挡住了视线,我也就没回头再看。
我一直觉得有些遗憾没能拍下这一幕,如果能拍下来真的挺好。但愿明天我经过的时候还能看到这祖孙俩,看到这个男孩跳绳的镜头,并且能拍下来。
所以说呢,小视频只是与文字不相同的一种表达方式,而且比文字更直观。即便是搞笑视频,有些也是有一定意义的。比如新闻哥发布的小视频我基本上都会刷到(微信公众号)认真看一下,包括下面的评论。但是,即使给小视频平反,我也暂时不会去看抖音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