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罢早饭,驱车向北,走亲戚。
其实,对于社恐的我,极不情愿面对半生不熟的人。生人,自不必理会其感受;熟人,也因为彼此了解而少了无谓的顾忌。难就难在处于生熟之间的那部分,分寸的拿捏把握累死个人。
之所以这次没有抗拒,甚至带着些许期待,是因为一位将近百岁、常年深居山里的老太太。我们称她是姨奶奶,也就是我公公的姨。
几年前,偶然见过一面。除了岁数,给人的感觉都是小小的。老太太总是很安静,让人不自觉便会忽略她的存在。但只要和她的目光相遇,首先感受到的总是浅浅一笑。这一笑,在深深的皱纹的衬托下,满是温暖,似乎始终在你不经意时关注着你,关心着你,让人打心底想去亲近,想去握一握那双沧桑的小手。
今天再见,她依然在院子里迎接我们一大群人。看着一个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把她围在中间,手拉手嘘寒问暖,原本寂静的村子热闹沸腾。围观的我们这些已知天命的年轻人也是唏嘘不已。
彼时,阳光正好。老太太拉拉这个,望望那个,眼里有泪也有光。每说出一个人的名字,便迎来一阵赞叹,像是通过了什么考试。她的话依然很少,只言片语,但足以正确表达心意。可见思维还是清楚的。意外的是,她竟主动拉了我的手。我不太确定她是否记得我。但我想,这个举动更多的是出于她的善意,她不会忽略每一个对她抱着同样善意的人,无论熟悉与否。于她,这已是习惯,自与社交无关。
他们在屋里聊什么,我没兴趣听。我更享受旁观的感觉,像在静静欣赏一幅画,然后被感染、被陶醉。
山里的毛栗子非常甜。我一点也不客气,一边不住的夸赞主人的盛情,一边贪婪地剥了又剥。我知道,如此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和最好的回报。真诚,不带丝毫修饰与拘谨的真诚。
老公儿时常来此小住。老太太连同家里人至今仍视他为亲人,热络自然多上几分。而他也不客气,临走还要求带上未吃完的栗子,又引来一众欢笑。
自始至终,我其实没和老太太有太多交流。但她的样子,我从第一面便印象深刻。我喜欢她的安静和温暖,瘦弱单薄的身体,却总能给你生命的力量。那正是我未来想成为的样子。
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