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百年以后,我们的灵魂将何处安放?

百年以后,我们的灵魂将何处安放?

作者: 潇雲 | 来源:发表于2019-04-22 15:52 被阅读0次
01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清明时节,总是细雨缠绵,欲停难断。

有人说:已故亲人的双手你再也摸不到了,他在天堂那边,你在天堂的下面,世间最遥远的距离…

于是,你饱含深情的眼中只有泪水,天地为之动容,于是,与这清明的雨水融到了一起,纷纷扬扬……

于己,清明是磅礴情感的一个出口;于家,清明是绿叶对根脉的一种眷恋。

人有志,家有谱。清明节,是让悠长意蕴的家族情感得以联通。

族中人齐聚,扫墓祭奠,静立茔冢默然,慎终追远、归宗溯祖,这就是融入血脉中的眷念。

随后的聚餐,长幼交流,流动的是亲情,传承的是孝道;寄托的是希望,许下的是美好;展望的是未来。

02

中华民族殡葬习俗和殡葬文化源远流长,周朝就开始有丧葬礼仪成文。

宋代朱熹在《朱子家礼》中将丧葬分成了许多步骤,仅安葬之前就有初终、沐浴、袭、奠、为位、饭含、灵座、魂吊、铭旌、小敛、大殓、成服、朝夕哭奠、上食、吊、奠、赙、闻丧、奔丧等步骤,这些步骤是需要分成若干天而完成的。

这些传统习俗延续至今,虽然现在已经简化了好多。

媒体上也看到过浙江的萧山、宁波、温州等地有豪华乐队参与的送葬场面,也曾从书中了解过山西平遥地区隆重的送葬场面。

这些地区的丧葬习俗不仅隆重、繁琐、场面宏大,花费高昂,远远超出了哀悼的意义,风光大葬甚至成为炫耀家族财富和地位的机会。

每年清明期间,我们总能看到有在山林地、保护区偷建活人墓、豪华墓的报道,使原本树木葱郁的秀美山地变得满目疮痍。

03

由于人口爆增,土地资源萎缩,政府这几年都在号召绿色殡葬,如花葬、海葬、草坪葬、、塔葬、树葬等。

而现代互联网等技术让人们可以通过壁葬墙上镶嵌的二维码,通过扫一扫,进入人文纪念馆。

在此平台上,可以看到逝者个人简介、墓志铭、人生时间轴、照片、视频等内容,随时随地追思缅怀。

还有家谱树让后人更清晰的了解自己家族成员,寻根、建谱更加方便。

04

尘归尘,土归土,我们本来就来自于大自然,从哲学上讲,人死亡以后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2017年琼瑶女士就微博发长文称,自己死后,火化后采花葬方式,不发讣文、不公祭、不开追悼会,更说不设灵堂,不要出殡,只是盼望简单了事。

她公开发表就是怕家人慑于公众的压力不遵照她的遗愿执行。

琼瑶的生死观是不是很洒脱?她选择优雅而平静地离开。

我想我百年之后也选择花葬,因为我喜欢花,我想当我的肉身消失了,化成灰,可以继续滋养万紫千红,长成摇曳美丽的花,一岁一枯,生生不息,我已经完全融入了大自然…

以这样的心态去面对死亡,感觉平静而安宁。

   图片来源:网络

—END—

相关文章

  • 百年以后,我们的灵魂将何处安放?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清明时节,总是细雨缠绵,欲停难断。 有人说:已...

  • 你的灵魂将何处安放

    文/苏三 不知你是否相信人死后有灵魂?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无神论:人是由猿不断进化而来。小时候邻居家的小伙伴跟我说...

  • 如果没有祠堂,我们的灵魂将安放何处?

    祠堂,是中华大地上鲜活的遗存,是正宗的中国“国粹”,也是一方方最独特的“中国印”。 通过祠堂,中国...

  • 将灵魂沉浸在美食中

    我们该将灵魂安放在何处?当我们的时间被挤压到极点时,灵魂是不是变成了芥子,迷失在物欲迷宫。 今夜看了《深...

  • 诗与远方

    诗,那是灵魂的归宿 远方,那是肉体的故乡 归宿,又在哪里? 灵魂将无处安放 故乡,又在哪里? 肉体将归向何处 肉体...

  • 关于迷茫

    心若随波逐流,灵魂何处安放

  • 灵魂何处安放

    已经好久好久没有写过东西了,或者说以前就从来没写过东西,写过太多太多没有任何意义的作文,却没有走过自己的内心,自己...

  • 灵魂何处安放

    心若有了安栖之处,灵魂便可以安放。 脑海中突然想起这句话来,随后又想起简.爱里面的主人公发生的故事。这是好久看的一...

  • 灵魂安放何处?

    半山南弯,一座廊桥,两湖静水 ,三种心绪。 伊人心事与谁晓?万千思绪恐君焦, 昨日葳蕤花一朵,今朝消容似枯蒿 寒冬...

  • 何处安放灵魂

    曾经看到一段话,僧人在寺庙里每天打水扫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也称之为一种修行,我们不解,但是在他们看来那已不是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百年以后,我们的灵魂将何处安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ltu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