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风吹不动
得与失,乐与忧;
美言与恶语,赞叹与诋毁。
这便是八风,又叫世间八法。

人们往往愿意接受正面的四种,
而不愿意接受后面的四种。
有人对自己正面赞叹了,
就会很高兴;
有人负面评价自己了,
就会产生嗔怒。
我们的情绪,
常随世间八法而起起落落,
所以一定要想方设法加以平息。

当然,光是口头上说平息,
这人人都会,
但在生活中真正面对时,
大部分人却很难把持自己。

苏东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他被派往江北瓜州任职时,
与好朋友佛印禅师的金山寺,
只有一江之隔,
所以他常与佛印禅师谈禅说道。
一天,苏东坡坐禅颇有心得,
立即提笔赋诗一首: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这诗表面是在赞叹佛菩萨,
实则为自喻,
说他不为八风所动。
写完之后,他很是得意。
满心欢喜地派书童过江,
送往佛印禅师处,以求印证。
禅师看后,批了两个字,
就叫书童带了回去。
苏东坡满以为禅师会赞叹自己,
急忙打开批示,
只见上面竟然写着“放屁”!
他气坏了,
当即乘船过江,找禅师理论,
没想到禅师
早在寺院门口恭候他了。
苏东坡气势汹汹,
一见禅师就劈头盖脸的质问:
我一直拿你当至交好友,
我的修行境界,
你不认可也就罢了,
怎么可以骂人呢?
禅师若无其事的说,
怎么骂你了呀?
他就把这两个字拿给禅师看。
禅师看后,哈哈大笑,说道:
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苏东坡算是利根者,
当下醒悟,十分惭愧。

如今很多人,
喜欢口口声声说,
一切得失都不存在。
但实际上,他平时的所作所为,
完全是:
为了“得”而奔波,
害怕“失”而操劳。
有各种各样的得失和犹豫,
世人很容易被八风所动。
所以只有证悟了空性,
一切虚幻才会全部消失,
才能达到八法吹不动的境界。

天垢光尊者
在《心性休息》中亦云:
观察空性如虚空,
喜忧得失善恶无。
退一步说,就算没有证悟空性,
但若了知世间一切如过眼云烟,
也可以断除很大的执著,
不随外境所转。
做到: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阿弥陀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