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积极心理学(12)——是从“缺陷”到“平庸”,还是从“优势”到“

积极心理学(12)——是从“缺陷”到“平庸”,还是从“优势”到“

作者: 佑暖儿 | 来源:发表于2023-08-10 17:21 被阅读0次

    “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这样的情形,在我国历史上,在当今世界上,都屡见不鲜。”——习总书记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大学》的开篇第一句话,经过后人的多次引用和发挥,成为了千古名句。它讲述的是“大学”的宗旨,其含义是,大学的宗旨,在于找到并弘扬我们心中本来就有的光亮的德行,在亲近民众,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前面我们所提到的六大美德和24项品格优势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人之初,性本善”,我们与生俱来就拥有这些美好的品质,只是在后天的发展中,这些不同的品格得到不同的发展,有一些比较突出,成为我们的显性优势,而有一些未得到充分发展,是我们的潜在优势。

    优势心理学之父与盖勒普优势研究

    提到优势,不得不提到“优势心理学之父”唐纳德·克利夫顿博士(Don Clifton)“,他创建了克利夫顿优势评估体系,截至目前,30,647,241 人已完成该评估。数千万人使用该评估发现了自己的才干,也就是他们最擅长的方面。就在他于 2003 年去世之前不久,他被美国心理学协会誉为"优势心理学之父"。

    对于优势的研究,源于在60 多年以前,Don Clifton 提出了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我们研究了人们好的方面与不好的方面,会怎么样?"当 Clifton 从二战回归后(他曾是 B-24 轰炸机的导航员和投弹手,在完成 25 架次飞行任务后,他因自己的英雄事迹获得了卓越飞行十字勋章),他认为自己经历了太多的战争,并希望将余生用于对人类更有意义的事业。他因此对研究人类发展有了浓厚的兴趣。

    Don Clifton 在他的余生中研究并创建了一些途径,帮助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无限潜能。这些途径不仅帮助他们认识自我,而且让他们了解自己能够成为怎样的人。

    一项横跨29个国家、7个行业的34家单位里的19187名员工调查领导风格对业绩的影响,结果发现,领导向下属传递什么性质的信息,即强调优势还是劣势,对于下属的业绩表现有重大影响。比如,领导发现某位员工虽然思路很活跃,但是总是行为懒散,希望他工作能够勤快些,但是这种强调劣势的方式会使得员工的业绩减少5.5%;反之,如果领导多看他的优势,并夸赞他对工作的创造性思考等积极方面,会使得员工的业绩提升21.3%。这是个非常强烈的对比,对于业绩方面的优劣势的差别强调则更明显了!

    这是因为,领导对下属的直接影响,以及这些影响所带来的自主投入、责任感、工作匹配和支持。对比之下,我们发现,强调优势的所带来的结果远比强调劣势要好得多啊!

    Clifton 也做了一项关于发挥优势与员工投入度的研究,发现那些能够发挥出优势的人在其工作的投入度方面会比其他人高出一倍以上!我们知道,投入度对业绩成果有很大影响,当你全身心投入在工作中,包括你的时间、精力、热情、智慧等,所创造出来成果那一定是非常令人震惊的!

    在职场中是这样,在学习中是这样,在家庭中也是这样,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关注到自己的优势,并通过多种方式发挥出来,而非仅仅弥补自己的弱势领域。


    是从“缺陷”到“平庸”,还是从“优势”到“卓越”?

    “大多数人穷尽一生去弥补劣势,却不知从无能提升到平庸所要付出的精力,远远超过从一流提升到卓越所要付出的努力。唯有依靠优势,才能实现卓越。”——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

    我们总在与自己的、周围人的缺陷相抗衡。比如,我的孩子为什么总是那么注意力不集中,我要想办法提升他的专注力;我为什么坚持不了跑步,毅力这么差,我要想办法坚持运动;我老公为什么这么爱打游戏,家务事一点儿也不分担,我要想办法让他多帮帮忙……

    可是,与“缺陷”抗衡本身就需要耗费很大的心力,不断尝试、不断失败……我们活的很累、很辛苦、坚持不下去,更遗憾的是,很难出结果。逐渐地,我们抱怨生活的不如意、不称心,总觉得那些心里期盼的美好与真实的自己“无关”,对生活失去了掌控感。这样的想法多么消沉啊。我们的心理能量不断被消耗,而得不到补充。

    让我们仔细剖析下,或许并不是我们不够好,而是我们过于放大了自己的潜在优势的上升空间,只盯着自己未达成的空白部分,而忽视了已经放光的显性优势。

    从“短板理论”到“长板理论”

    我们以前总强调“短板效应”,也叫木桶原则,是说一个水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这个理论已经流行很多年了,来自于劳伦斯·彼得,他是“层级组织学”奠基人、教育哲学博士,该理论形象地将木桶的短板和人的短板联系到一起。听来都觉得很合理,最低的那块木板确实会影响装水的量,是最“致命”的;但我每次一听到这个理论,我的脑海中总是想把那只木桶倾斜过来,瞧,如果这样放,那装的水可能还会更多哦!仔细想想,人生并不是“取自己之长“来“补自己之短”,平齐所有的木板装满一桶水呀;我们也许是想成为最高的桶,用最长的木板来凸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呢?

    过分地关注于弥补短板,而不注重发扬优势,结果是我们变得越来越“平庸”,这是短板效应带给我们的误区;而实际上,木桶最长的那块板决定了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个人或组织可以凭借这一点迅速占领制高点,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成就人生的“卓越”。

    从“全面发展”到关注“优势发展”

    电影《银河补习班》中父亲与儿子的经典台词:

    “你有没有想过长大后要干什么?”

    “清华北大啊,妈妈说的。”

    这就是中国式教育,能够保证教育公平,主要是高考,应范围广,适合的是大部分人。在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里,用公平的方式选拔人才,可以更好地体现出教育制度的优越性。对一个地区内的大多数人而言,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目前还找不到更合理的替代方式。目前的综合素质教育也注重了因材施教,开放了许多兴趣课,让孩子做出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错的教育方式。但这种教育方法终究不是培养个人的优势并将其发挥至极致的。

    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提出了一种学习方法——费曼学习法,被称为是世界五大最有效学习方法之一,是一种以教促学的方法。费曼在13岁时就已经去图书馆借用微积分的书自学了,他极具杰出的数理天赋,并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物理学,并在1965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他对人文和社科极度鄙视。他说:“我是一个偏科特别厉害的人,我知道的东西很有限,我的智慧也很有限,我只想把它用到一个特定的地方。”

    理查德·费曼

    费曼很早就发现了自己的优势,并全情投入将其发挥到了极致。当他13岁时在自学微积分的时候,我们中国的孩子还奔跑在语数英的补习班里,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被告诫不可偏科。拼命苦学,达到理想分数,最后却仍然不知道自己的特别之处——教育的结果就是“泯然众人”——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一样的,我们的考试是一样的,我们的答案是一样,我们的目标是一样的。

    然而,社会会告诉我们,他们需要的是那些极具有特长和优势的人才,而非那些各方面成绩都很好的学生。

    正如,上面提到的台词的后半句话所说:“清华北大只是过程,不是目的,记住,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想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又有什么意义。这世界上好玩的工作多了去了,挑一个你最感兴趣的,就去想吧。”

    我们一直在谈“成长”,但这并不是说要长成“与别人一样的人”,也不是要成为“更好的自己”,而是“更好地成为自己”。

    从关注“问题”到关注“优势”

    我们从小就被家长、老师盯着自己所犯的错误看,10道题里做错了5道,他们就会表现不悦,而几乎不会因为我们做对了另外5道而表现喜悦。久而久之,我们就希望用更好的成绩来取悦他们,以至于成绩成为了父母老师的唯一期待,也成为了我们心中唯一的追求。

    显然,这种只关注“问题”的教育方式最终只会将教育本身引向胡同深处。然而,当不再是把“问题”作为教育干预的中心,而是注意到孩子所表现出的积极面,引导其发展出相应的优势去抑制和消除这些问题,那么可想而知这样的结果正是我们想要的。比如一个学生非常乐观、充满希望,但是做事急躁、没有恒心,老师可以这样告诉他:“如果你想要使自己变得执著,你一定会觉得非常困难,但你是一个乐观和充满希望的人,你一定相信自己能做到这种改变。”从而帮助他培养执著这种优势,执著优势形成之后,没有恒心这个问题自然就得到了消除。

    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彭凯平在《活出心花怒放的生命》一书中这样提到:“我们之所以这么积极地在中国推广积极教育,就是希望让其能够辅佐传统的知识教育。”他所说的“积极教育”也就是“优势教育”,是除了知识教育以外应有的教育。

    那么,什么才是知识之外的能力?该书还补充道:“美国著名管理学者丹尼尔·平克(Daniel Pink)提出,在人工智能时代,人需要拥有机器做不到的六种能力。第一,要有设计感、美感、欣赏之心,看着湖水就能想到水天一色的美;第二,要有快乐感,让自己身心愉悦、健康的同时,也要让别人身心愉悦、健康;第三,要有意义感,知道如何在烦琐的生活中找到生活的意义;第四,要有形象思维的能力,善于讲故事,有具体化抽象概念;第五,要有产生共鸣的能力,善于感染和激励他人;第六,要有同理心,能够感受到其他人的感情、感觉和感受。平克认为21世纪是个感性的时代,能够拥有上述能力的人就是这个时代的主人。”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前期靠体力,中期靠脑力,后期靠心力。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的几位研究人员长期跟踪清华大学钱学森班、姚期智班、学堂班等创新培养模式的学生。结果发现,那些能在毕业后长期保持竞争力并取得更大人生成就的学生,除了具备超常的智力因素之外,还至少拥有十项积极的品格优势与美德,其中就包括开放性、同理心、坚韧、坚持、勇气、感恩、包容、人文价值取向等。让孩子更优秀、更出色,就要用积极心理学赋予孩子获得幸福的能力,学会以积极、阳光、正面、乐观的态度看待世界。

    《银河补习班》中这句台词也再次引人思考:“我们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答案是:孩子需要培养独立思考,勇敢面对这个世界,做自己喜欢事情的教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积极心理学(12)——是从“缺陷”到“平庸”,还是从“优势”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lxa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