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书评|从《孩子王》里,我看到了那个年代的,怀才不遇!

书评|从《孩子王》里,我看到了那个年代的,怀才不遇!

作者: 东郭牙 | 来源:发表于2022-10-29 22:09 被阅读0次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阿城的小说《孩子王》,你看过了吗?

    在现代,很多人都埋怨,说自己的事业,惨不忍睹,前程不堪前走。

    没错,在如今这个疫情肆虐、经济很不景气的国际大环境下,很多人失去了工作。对前程,他们很迷茫。

    但相较于70年代,如今的生活,已经是好得太多太多了。在那些讲述就业与生活的书中,我觉得,作家阿城写的《孩子王》,是那些书里的佼佼者。

    《孩子王》讲述的,是七十年代时,作为知青的“我”,到学校任教的故事。

    在故事中,“我”以学以致用为教学的理念,但却与当时流行的教育理念相驳。任职几个月后,我便被总场解雇,调回了分场。

    放在当代,“我”的理念是正确的。可在那时的大环境中,“我”,却被归为了“异类”。

    当看到故事中的主人公被解雇,要求离开学校时,我,感触良多。

    我知道,主人公是一名聪明人,很可惜,在那个时代,他却怀才不遇。

    故事里,在那些怀才不遇的人当中,还有喜欢听收音机的老黑、歌唱能手来娣,以及那位力大无穷的王七桶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01.机遇是才能与起跑线的结合体

    伏尔泰说:“工作可以使我们免除三大:烦闷、纵欲、饥寒。”

    是的,无论在哪一个年代,有工作的人,总会免去不少的烦恼。可在工作的问题上,真正的要点并不在于烦恼,而在于,能否遇上人生中的那个伯乐。

    遇上伯乐,是需要条件的。

    如果没有相应的才华、没有适当的人脉、进不去相应的圈子。那么,在人生的旅途上,一个人能遇上伯乐的机会,很微小!

    《孩子王》一书中的老黑,就遇上了这样的困境。

    老黑是一位精明能干的人,却由于只有小学学历,使他无缘于入选老师的名单之中。

    对于自己的未来,老黑看得很清楚,他说:“……我才算上了小学就来这儿了,上学也是念语录,唉,不会有出息啦!”

    其实,老黑口中所谓的没出息,并不是他的错。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能吃顿饱饭已是每个人的梦想。上学,自然成为了一种奢侈。

    而“我”却恰恰相反,“我”读了四年中学。正是这段学习的经历,使我胜于老黑,入选在教师的名单之中。

    实际上,老黑输的,并不是实力,而是起跑线!

    如果老黑并没有当老师的想法,那还好一点。但看了故事后,我知道,老黑是很希望当教师的。

    故事中有这么一段:

    “夜里,老黑打了一盆水,放在我床边,说:‘洗吧。’我瞧瞧他,说:‘吓!出了什么怪星星,倒要你来给我打水?’老黑笑笑,躺在床上,扔过一支烟,自己也点着一支,说:‘唉,你是先生了嘛。’”

    老黑之所以会亲自为我打水,其实,就来自于老黑对教师的向往。

    因为尊敬,所以向往。

    短短的一段话,作家阿城就从侧面,把老黑对教师一职的无比向往,活灵活现地写了出来。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02.正确理念的“滑铁卢”

    俄国作家契科夫说:“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是的,契科夫道出的,是一种执着和顽固的理念。

    当我们都认为事情是对的的时候,我们就将成为一个固执己见的人。因此,当我们遇上那样的问题时,我们就会缺乏变通,缺少对事情本质的深入思考。

    在《孩子王》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我”的教育理念是正确的。学习的本质,就是为了学以致用。

    很可惜,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学与用,却不是同一回事。

    在故事中,孩子们已经读初三了,但他们却连一篇百来字的文章也无法写好,课本也读不懂。这,是否体现了当时教育体系的不足呢?

    写到这里,我又想到,如今的很多高中生,在考上大学后,他们课堂上所学的数理化,就成为了脑海中的一门摆设。

    甚至,他们还不知道数理化学来干嘛,都有啥用!

    所以,我个人认为,在故事中,“我”的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是正确的。

    学习,是为了日后的生活,而不是为了消磨今日的美好时光。

    尽管“我”的教育理念是正确的,可后来,“我”却被总场解雇,重新分配到了生产队。

    这看似一种解雇,但实际上,那是观念的对碰,两种不同教育观念的对碰!最终,教学理念的不同,使“我”的教育生涯,以及“我”的人生,遭遇了“滑铁卢”

    如果把“我”的理念放在当今社会,相信会广受家长的欢迎。可在那个时代,却无法让人接受。

    由于故事中的那些人,丝毫没有意识到我的理念在当时,是一件“宝贝”。所以,才造成了“我”的怀才不遇!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03.怀才需要平台

    有人说过:“不要抱怨,不要总是觉得自己怀才不遇,这种状况大部分是自己造成的。”

    我觉得,这句话有对的地方,但也有不对的地方。很多时候,即使人是怀才了,也需要通过平台,才能把自己的才能发挥出来的。

    就如《孩子王》里的来娣

    来娣是一名厨娘,同时,她也精通音律。很可惜,她的才华,被生活所累,无法施展。

    在“我”将去学校任职的前一天晚上,来娣在“我”的面前毛遂自荐,希望“我”能把她引荐到学校当音乐老师。

    在当时,音乐老师是一个紧俏的职位,学校很缺这样的人才。很可惜,“我们那一帮人”听了来娣的话,都只表示了一个“呵呵”。

    在我第二次回生产队的时候,来娣又把当时的“宝物”字典送了给我,还约定与我合创一首歌曲。很可惜,直到我把工作弄丢,“我”,依旧把来娣的请求,“呵呵”以对!

    来娣缺乏的,是才华吗?不是!她缺的,是平台。一个能让她抛去困苦,实现抱负的平台。

    所以说,在故事发生的那个年代,并不是你毛遂自荐,并不是你满腹经纶,你就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04.有才也需得到认可

    在杨绛的《一百岁感言》里有这样一句话:“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看到这个观点,我想到了故事中的王七桶。

    王七桶是整个生产队里力气最大的人。用今天的话说,王七桶是一名“大力士”,一人干十人活的那种。

    无疑,王七桶是有才的,很有才、很有才。很可惜,他却是一个哑巴。可能是这个缘故,他被很多人当成了笑话,成了一位“老好人”。

    故事中有这样一段话形容王七桶:

    “王七桶绰号王稀屎。稀屎是称呼得极怪的,因为王七桶长得虽然不高,却极结实,两百斤的米包,扛走如飞……”

    可见,王七桶的身手,与金庸笔下的张无忌,杨过,相差并不太远。可尽管他有这样的才能,却依旧被生产队的人看不起。

    故事中是这样写道:

    “两个队的人互相让了烟,都没有人让他(王七桶)。我想了想,便将手上的烟指给他,说:‘抽?’他转过眼睛,一脸的凶肉忽然都顺了,点一点头,将双手在裤上使劲擦一擦,笸箩一样伸过来接。三队的司务长见了,说:‘稀屎,抽烟治不了哑巴。’大家都笑起来。”

    在人们对王七桶的态度中,我意识到:王七桶的力气越大,交到他手上的事情将越多,他的工钱,则可能越少。

    没错,王七桶是很有才,可他的命运,却是如此的糟糕。为什么?我觉得,那是因为,即使有才,也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

    认可有两个维度,其一是认可某人的才能,其二是认可某人这个人。如果一个人得不到别人的认可,那么,他做事越是卖力,别人越是会鄙视他。

    可以说,王七桶,是生活中的“老好人”

    没错,王七桶力大如牛,不过,他的力气再大,也不过是一头牛。是牛,就得做最劳碌的事,并得不到别人的感激。

    所以,王七桶的能力,是用错了方式,也用在了错的人身上!正因如此,王七桶的才能,就这样被埋没了。

    从这个角度说,王七桶,是怀才不遇的。因为,他缺乏了别人对他本人的认可。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写在最后

    其实,每一个时代,怀才不遇都有各自的不同,各自的方式。

    在一个物质丰裕的年代,怀才不遇代表的,可能只是一种物质的匮乏。而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怀才不遇,可能代表着无法继续生存!

    薛之谦在 《吐槽大会》上是这样说过:“在这个时代,根本就没有怀才不遇。

    也许,薛之谦的话是对的。薛之谦的对,是因为他生对了年代。那个让人尚能折腾,而无需为生存而挣扎的,好的年代!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评|从《孩子王》里,我看到了那个年代的,怀才不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lyc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