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上班来的路上,小编路过了河南省实验小学,家长个个都开着私家车送孩子上学。
看到这一幕,小编不禁回想起当年我背着小书包徒步几公里去上学,真的是今非昔比啊。
现在,孩子吃的是有营养的早餐,我们小时候吃的是馒头;
现在,孩子坐私家车上学,我们小时候全都是步行;
现在,孩子不用担心学费的问题,我们小时候父母为了学费而东拼西凑;
现在,孩子都进城上学了,我们那时候的“大班”也不在了;
现在,孩子放学后有各种娱乐活动,我们那时候放学回家就去放羊;
现在,孩子们很少吃苦,而我们那时候吃尽了苦头。
我们村很多的小孩子现在都在县城读书了,对于他们的父母而言,送他们进城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似乎也在向别人证明我的家里比较有钱。
我想,这样的现象在农村应该屡见不鲜,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毋庸置疑,现阶段城市里的教育条件要优于农村地区,实现教育资源均等化、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还需要一些时间。在这种大环境的制约下,难免有一些农村家庭把“能够让孩子到县城上学”当作一个重要的家庭目标,甚至是当作攀比和炫富的手段,正如有人所说,“家里孩子在县城上学,说话腰板都能挺直些”。
但
农村的孩子到县城上学就果真如此的好?
真能够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吗?
真值得家长炫耀的吗?
暂且不论农村的孩子到县城上学花费比较大,加重家庭经济负担,一般农村家庭难以承受。农村学生尤其是一些幼儿和低年级学生,在县城上学的现实情况并不如大家想象的好。这些学生的家大部分都在农村,不得不住校,这样一来,一周才能回一次家,不能经常和家人团聚,必然少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交流,有的学生还存在着吃不饱、睡不好的问题。更值得让人担忧的是,这些从农村来的学生,很可能受到城市孩子的歧视,言语侮辱和肢体痛苦,这些都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成绩不但没有好转,反而会一落千丈。
“让孩子到县城上学”的出发点固然是好的,但是事实证明其效果总是“看上去很美”,甚至是事与愿违。
面对这一矛盾,小编认为当前应从农村内部教育入手,培育农村本土优质教育资源,唯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否则只会让教育资源均等化、教育公平成为“无花果”。
在发展教育方面,小编认为应该有如下几点:
1、国家除了要继续加大对农村和偏远落后地区的教育投入,加强农村教育“硬件”设施的配备之外,还需要从“软件”上下功夫,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2、面对当前农村教师严重的流失现象,国家要予以政策倾斜,努力改善农村教师的待遇,提升教师的地位,减少其工作的后顾之忧。
3、同时也要注重对农村教师的管理和教育,对于一些态度不端正,工作不认真的教师,该处罚的处罚,该清理的清理。通过正向激励和负向惩罚,打造一支优质的农村教育队伍。
(完)
---------------------分割线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经许可后转载请在开始处按以下格式注明:
转自微信公众平台【101农资网】【微信账号:nongzi101】
---分隔线---
关注本公众微信号(搜索 nongzi101 或 101农资网)获取更多农村信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