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什么非要是大数据

为什么非要是大数据

作者: Tegrak1ng | 来源:发表于2017-11-14 19:49 被阅读8次

    刚刚看完老罗2017年的新品发布会,喜忧参半心中也怪不是滋味,如果有时间还想写点东西说说心里话,谈谈这个六年前咬定自己会继承乔布斯衣钵的男人,更重要的是,这是谎言,只要他骗过了自己和我,我都愿意为这个人留存一份内心的激情。

    1.明显的效应只需要小数据,不明显的效应才需要大数据。

    文中用这句活来论述了大数据之必要性,我深以为然,同时萌生一个新的想法,明显与否只是第一层必要性的区分点,更深入应该是众人对事物的重视程度。有可能是随之智识化程度的增加或者认知迭代的速度加快,近几年的人们似乎对具体可感事物的热情正渐渐转移到对抽象趋势方向未来的预测和把握中了。说我们视野更宽广,更加深谋远虑不可谓不正确,但这种对未知的关注转型是应该归为超然还是势利呢?仿佛两者都有,但这种矛盾融合的根源所在数据很难给出答案但难道就不重要吗?

    2.大数据是学科专业化科学化的重要方式。

    科学的数据采集,科学的数据分析还有科学的数据应用,这都是当前大数据模式下给人留下的印象,他也就理所当然的应该服务并造福于金融经济会计统计工程等理工科领域,其未来也必将是光明而伟大的。但在发展的进程中,稍微全瞻的视角会让我认识到大数据对人文社科类如社会学人类学等研究也有跨时代的重要意义,因为数据的大量采集和分析,让各种假说有了分析的基础和证伪的可能,众所周知的,可证伪性乃科学可被称为科学的最重要一点。因此不得不说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给看似不沾边的人文社科带来了跨越式的发展,甚至是从社论性质的学科跻身为真正的科学。想想看,新技术的出现创造一门新的科学不是一件酷到掉渣的事情吗?

    反思这个思想过程,用罗永浩在海报中一句话来发问在合适不过——在移动通讯迅猛发展的过程中,有哪一个群体被我们忽略了?

    全瞻不比前瞻容易,却也相当重要。

    3.面对大数据发现的反常识结论,我们应该?

    多方查证后,我给出的浅薄建议是:在明确数据采集和应用环境的前提下,如果以客观利益为衡量标准,抛弃看似可靠的常识接受哪怕反常识的结论会是更好的选择。

    一旦前提假设崩塌,那我们面对的便又是那一个个棘手的问题——The choice is yours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非要是大数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maf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