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论语至第九讲,非常感恩师父设置的作业“忠恕之道”,致使我对“忠恕”展开了深度的咀嚼与消化。对这两个字有了新的认知,也为心灵注入了新的养分。
忠乃中心,就是要有一个不偏不倚的中正之心。正如《佛说四十二章经》中所言:“犹木在水,寻流而行,不触两岸;犹弦急缓得中,方能诸音普矣。”只有心处于中,才能得道;只有心处于中,才能不执着于有无大小,好坏对错;对于外在才能不批判,不起任何意见;只有心处于中才能忠诚于自己的良知,然后才能诚于外,诚于行,而诚于事。
恕乃如心,如人之心,如己之心。即把别人的心当成是自己的心,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用爱于慈悲之心去感同身受身边的一切。外界是心的投影变现,如果能够宽恕外在的相,也就是在宽恕自己,当内在锻造了强大的包容力,那个爱纠错的根性也就再也发现不到人事物中的错误所在了。正如《六祖坛经》中所言:“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https://img.haomeiwen.com/i12066568/99f0dd46f05c1056.jpg)
时值正午的广州,被热浪逼迫不得不急步奔走,快要临近地铁口的时候,从右侧横穿过来一个小女孩,却生生地说:“哥哥!能借你的电话用一下吗?”
我并没有放慢脚步,看了一眼手中的电话,头脑中闪出的第一个判断就是:“去!开什么玩笑,现在大街上五花八门的骗术多了去了,用小女孩做诱饵,拿到电话在手了,就会再窜出来一彪形大汉……”
紧接着第二个评断就是:“呀!骗子都嘴甜哈!我这么一大把年纪的人,还叫我哥哥……”
“走吧!走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12066568/78f31e2a8fb4691e.jpg)
说时迟那时快,闪过这些念头时,我已经走出去十几米远。突然内心有一个声音说:“一个弱小的孩子,她能骗你什么?”这个声音瞬间将我从失去觉察的状态拉回到了当下,那是来自于良知的声音。
我停下了脚步,回头仔细端详了那个女孩儿,大概八九岁的样子,烈日下有些焦躁不安。于是良心发现地转身向她走了回去。临近时,我问她:不好意思,我能帮到你什么吗?
她有点尴尬的说:我找不到爸爸了,能不能帮我打一个电话?这一次我毫不犹豫地把电话解开了屏幕锁递了过去,而女孩也很敏感的并没有接,只是用她的手指在我拿在手中的电话键盘上按下一串数字。我也立刻下意识的打开了手机的扬声器,电话很快被接通了,在一连串的粤语问答中,我听懂了最后一句:“我看到你了,马上过来哈!”
挂断电话面对小女孩的道谢,这次轮到我有些尴尬。转身走向地铁口,不远处迎面跑来一位年轻的父亲,向我点头哈腰地表示致谢,那一刻有一种感动夺眶而出。
![](https://img.haomeiwen.com/i12066568/6b06ebc52aca4a38.jpg)
那感动并非是因为得到了致谢的回馈,而是突然间意识到自己阻断了一场悲剧。试想如果刚才我冷漠的离开,势必会在那个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一粒“世事很现实,求助没有用”的种子,而冷落了一颗心,多年以后当她再次面临大的困境时,会不会绝望地选择拒绝助援呢?
细思极恐,在曾经的过往中不知有多少次,因为自己对当下失去觉察而种下恶的种子。原来那感动来自于,自己庆幸自己的觉察变得越来越敏锐,而停止了对他人的伤害与做恶。自己庆幸自己在那个瞬间,忠诚于自己的良知,也宽恕了头脑评断人事物的惯性。
因此想给“忠恕之道”下一个最简单的定义:忠诚于自己的心灵,善待您能善待的一切。
![](https://img.haomeiwen.com/i12066568/963510c779fd1af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