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今日头条
催婚,就是用胡萝卜钓鱼

催婚,就是用胡萝卜钓鱼

作者: 山外客 | 来源:发表于2017-01-26 20:33 被阅读0次

           先说一个故事:兔子想吃鱼,于是学着钓鱼的人拿着钓杆,在鱼钩上挂了一根胡萝卜。在兔子看来,胡萝卜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吃了能身强体壮,何况周围所有的亲朋好友都吃胡萝卜,把自己最喜爱的食物给鱼吃,哪有不上钩的道理?而且,兔子也很有耐心,每天早上去晚上回,钓鱼的态度绝对好。

           但是,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一条鱼也没钓上来。兔子气得摔了鱼竿,大骂鱼不识抬举。

    催婚,就是用胡萝卜钓鱼

           再描述一种现象:春节,父母、亲朋好友聚会,长辈们关心地问子女“有男(女)朋友了吗?”……“怎么还不结婚?都老大不小了。”……“是不是眼光太高了?”……“不要那么挑嘛。”……“某某家里孙子都几岁了。”……“我身边有个男(女)孩子不错,介绍你们认识一下”……

    催婚,就是用胡萝卜钓鱼

           催婚似乎成了中国春节期间一个必选项目,大江南北概莫能外。父母们急不可耐,亲朋们推波助澜,把一场两个人的婚姻生生整成了一场家族的战争。每到春节,中国多了一群人——怕回家的人。把一个团圆的节日过成了恐慌的日子,也算是中国独有的一种现象吧。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婚姻这根在家长们心里“美味”的胡萝卜子女们为什么就是不咬?甚至害怕去咬?

           问题不在婚姻本身,而在社会的变化。

           自古婚姻的目的有二,相互照应和繁衍后代。先说第一个,“相互照应”的前提,是生活的贫困,人们需要抱团取暖,婚姻作为最基本的抱团方式,符合共同奋斗改变生活的目的。再说第二个,“繁衍后代”的前提,是异性相吸,这是生物的本能,符合人类这个种族延续的需求。

           但是不是少了点什么?的确,少了一个词“两情相悦”,也就是人们说的“爱情”。

    催婚,就是用胡萝卜钓鱼

           人为什么需要“爱情”?借用马斯洛的五个需求层次理论,人一生的需求可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是生理需求,第二层是安全需求,第三层是情感归属需求,第四层是尊重需求,第五是自我实现需求。原始的婚姻目的主要是满足第一、二个层次,附带满足第三个层次。但“爱情”则属于第四和第五个层次。

           解决第一到第三个层次的需求,只需要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就行,但要满足第四和第五个层次的需求,这些就远远不够了。“爱情”是人类区别于动物最大的特性之一,也是人类精神追求的最高境界之一。仅仅只是吃饱穿暖有人陪着是解决不了这一特殊需求的。

           问题的关键恰恰就出现在这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人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提升,现在,除了少数贫困山区的人民,乡村城镇尤其是大城市的人们,还会缺衣少食吗?如果非要说缺,那也是缺好品质的衣服和好品质的食物。生活的发展,早已解决了人们最基本的需求,剩下的只是好与不好的问题,而不是有与没有的问题。

           人这个物种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满足。

           当人类不缺吃少穿时,根据马斯洛的层次理论,就必然要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由此,人类对婚姻的追求,也从最初的“搭伙过日子”转变为了“志趣相投”(也就是所谓的“三观相符”)。

           尤其是现在的80后、90后们,从小在优越的物质条件下长大,个人意识强,精神独立,又怎能忍受简单的“搭伙过日子”式婚姻?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推测出80后、90后这一群体面对父母长辈们催婚时的内心话语:

    催婚,就是用胡萝卜钓鱼

           有人说,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速度太快,物质生活一日千里,步子走得太快,灵魂都跟不上了。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从每到春节就逼婚的独特现象看,就是这样。年轻一代对精神的追求与渴望远远超过了父辈们对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的心理依赖。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看遍全球,无数新鲜、精彩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早就让年轻一代的“三观”脱胎换骨,迥异于父辈们的单调与固守。

           所以,当父辈们以自己传统的观点与需求要求信息化时代武装起来的子女时,这基本就等同于用胡萝卜钓鱼。钓者气得七窍生烟,百思不得其解,被钓者无可奈何,内心崩溃。这完全是两个时空的人在对话。

           所以,父辈们只剩下最后一招——逼!用父辈的权威来强压子女接受,否则,他们会被自己周围的人(同年龄层次的人)闲言碎语,“没脸见人”。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实际上就已经不再是“为你好,希望你幸福”了,而是“为我好,希望我不被人笑话”了。催婚如此,催生亦如此。

           父母们最恨铁不成钢的一句话就是——你为什么就是要和别人不一样?

            对此,年轻一代最本能的回答其实是——我为什么一定要和别人一样?

           不得不说,逼婚是父母对子女最后一次身心的控制。这场“逼”,其实是想回到子女年少时对自己的全身心依赖、言听计从的状态。但请别忘了,孩子们已长大成人,已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早已脱离了父母的掌控范围,怎么可能还“控制”得了?

            从这一点来说,我认同一句话:孩子的成长,其实是离父母越来越远的一个过程。你跟着后面追,不仅追不上,孩子们还会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中国的父母,何时才能从心底接受这个事实?学会真正的放手?学会相信孩子们会有自己正确的选择?

           婚姻也许会来得晚一点,但却不会缺席。何况,现在的世界很大,很精彩,生活的方式有很多种。没有人喜欢一成不变的循环生活。

           回家过年,是长大成人的孩子对家庭温馨的原始期待,是对父母最后的一点心理情感上的依赖,如果因为逼婚而丢失了这仅有的“天伦之乐”,值吗?所谓的“面子”真比快乐重要吗?

           套用香港TVB最老套的一句台词:做人呢,最重要的是开心。

    催婚,就是用胡萝卜钓鱼

           最后说一个逻辑问题。在春节逼婚的现象中,父母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这是为你好啊”,的确苦口婆心,让人感动。

           但这句话却存在一个明显地逻辑问题。

           “为你好”是否能等同于“是对的”?

           “好的”就一定是“正确地”吗?“好心”就不可能出现“坏情况”吗?

           “为你好”其实只是一种愿望,但有句网络语言说得好“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愿望能否变为现实,让子女通过婚姻过得真正的“好”,这中间还有太多的未知数。

           这就像很多父母潜意识里认为,子女结婚后,男生就会像自己一样呵护自己的宝贝女儿,女生就会像自己一样照顾自己的宝贝儿子一样,可能么?尤其是在“逼婚”状态下建立起的家庭,男女双方既不够了解,也没有太多感情基础,如何能达到父母对子女那样的感情状态?去真心的呵护与照顾对方。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的是最真挚的感情基础,逼出的闪婚,肯定是无法做到的。

           更何况,80后、90后的年轻一代,在家里都是小太阳,被一群人围着长大,无论男生女生从小学会的都不是照顾别人,而是被别人照顾,一旦进入婚姻生活,如何在没有牢固感情的基础上短时间内实现对他人的悉心照顾?也正因为如此,婚姻中的矛盾将成为这种家庭最致命的伤害。这样反而会违背了父母希望子女婚姻幸福的初衷。

           所以,父母的心是好的,但却不符合逻辑。“好”与“不好”,不在于你怎么去想,而在于现实是怎样。

           其实,真正的“好”,不是“凑合”,不是“将就”,而是“我愿意”、“我快乐”。

    催婚,就是用胡萝卜钓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催婚,就是用胡萝卜钓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mff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