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在朋友微信圈看到一位读经届的喜讯,有位“后妈”把女儿从清华大学学士培养到普林斯顿大学的硕士,再到芝加哥大学的博士,10年间的养女经历给了我很大激励,有想了解的读者可以从微信朋友圈搜索这篇文章。我作为读经爸爸一直坚定从小让孩子接触诵读经典的教育熏陶,作为父亲,我也坚持一个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开始偶尔诵读到如今每天诵读经典。孩子对于读书这件事和大人一样,开始都有惰性甚至抗拒。我们家的大宝快6岁了,3岁开始诵读中国经典,已经把《论语》、《中庸》、《孟子》、《大学》、《诗经》等经典诵读数遍,今年开始诵读《易经》,现在他读书已经养成了习惯,我做家长的感觉轻松了很多,并且我和他之间也有了一个共同的话题。这个读经典的经历,如果不了解中国古代教育孩子的方法是很难理解的。我们都知道目前全世界人才最多的是犹太人,犹太人在每一个领域都有很多杰出的代表,如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海涅,卓别林,毕加索,门德尔松,。。。,不胜枚举,犹太人教育孩子时家长会和他们讲同样一句话:孩子,如果家里失火了,你应该带走的不是黄金和钻石,而是《圣经》,因为里面藏着智慧,把它放到大脑里,走到哪里带到哪里,省去了保管的麻烦。犹太人的聪明智慧来自于经典的力量。
大智慧的经典都是相通的,没有国界,读经典是与智者同行,必得智慧,与愚者同行,必受亏损。读圣贤书会得到智慧的熏陶,智慧与德行,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凡是人都有记性,有悟性,十三岁之前,物欲未沾染,见识未形成,记性多,悟性少。十三岁以后,见识就开了,物欲染了,则悟性多,记性少,所以凡是读书,应从十三岁前让他们熟读,不但四书五经,包含天文、地理、史学、算数之类的书籍。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我给两个孩子制定的教育规划大概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三岁到十三岁诵读十年。第二阶段十三岁到二十三岁给孩子讲习。第三个阶段23岁到33岁用十年的时间广学博览,使学业先后次第,读书有急有缓。
我家大宝第一个阶段诵读经典的数目有《四书》《周礼》、《老子庄子选》、《唐诗三百首》、《诗经》、《书礼春秋选》、《格言选》、《诗歌词曲选》、《内经知要》等,在13岁之前孩子的记忆力是最佳时期,所经历的事情和读书一样,都可以做到深度记忆跟随一生,所以要选择圣贤的经典书籍熏陶,至于书中的道理不用过多解释,待到13岁以后,致知格物的心性自然就会打开,那时节孩子们的悟性或许比家长更有见地。
作为父母都应当了解孩子的习性,循序渐进,因势利导,浸润式熏陶孩子的天性,根据孩子的一动一息,做到张弛有度,采取相应的方法来教育。随着年长日久的浸渐,孩子不知不觉中就发生了变化,将来一定会成为当世有用之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