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我带领我班学生听了高贵和老师的讲座《漫谈清朝皇帝之咸丰》,听完后有些许感触。
一,高老师说,他平时不参与喝酒聚餐,因为那样浪费时间。不过,如果有人打电话约饭局,他总是问(或者思考)“有没有谈资”。如果有需要谈论的价值,那么参加聚餐是有必要的;如果没有谈论的价值,那么参加聚餐就是纯粹的浪费时间的行为。这一观点我高度认可。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也经常参加这样那样的饭局,可是细细想来,这些饭局绝大部分都是冗长而无味的,一餐饭,两个小时,除了互相吹捧、嘻嘻哈哈外,还真的一无所获。所以,以后这样的饭局坚决不参加。
换个角度看问题,家庭、家族聚餐,纯粹是为了沟通感情的吃饭,也许没有什么谈资,可是还是有必要的。
二,高老师说他不和不读书的人讲话。这个观点可以延伸为“不和不读书的人交流、沟通(包括讲话、QQ聊天、微信交流等等)”。一个人,不读书,他的知识、价值观必定是凝固的,他肯定被现世的功利蒙蔽了鲜活的心灵。和一个不读书的人交流,不会有思维的碰撞,必定是低效的交流。
三,读书,应该读什么书?高老师建议我们要多读“不带功利色彩的书”,也就是剥离了考试、升学的敲门砖性质的书。关于这一点我有自己的看法。读书有两种,一种是“有用”(升学、考试、为了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工作生活等),一种是“无用”(完全凭自己的爱好、兴趣来读的书)。我的意思是两种书都很有必要读。比如,作为教师,我要读教育学、心理学的书;作为父母,我要读幼儿教育的书;作为数学工作者,我要读数学专业的书——这些书,都在“有用”的范畴,显然它们很有必要读,而且还要认真的读。至于“无用”的书就更多了,比如小说、历史书籍等。我理解高老师的意思的,不要仅仅读“功利色彩(升学、考试)的书”,要读更多的书。
四,一定要人手一卷。高老师举过一个例子,他去外国,在机场,所有人都是人手一卷在看书;而在中国,所有的人都在玩手机。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所以他建议“放下手机,拿起书”。我们要出外排队等车时看书,在家临睡未睡时看书,随时闲暇无聊时看书——总之,要让“阅读”填充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空隙,所谓见缝插针者,即谓此。
对于我的班级而言,班级文化中最基本的一条、也是我最为看重的一条就是阅读,我希望通过我的引导、好的榜样的引领,最终我们班所有学生都能养成人手一卷的习惯。如果真的能做到,那可真是功德无量了。勉之。
五,高老师说“你改变不了你的出身,但可以改变你的行走方式”“认命是懒惰的托词”。我觉得这番话掷地有声。总体说来,我还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可是近两年,我忽然有些意兴阑珊,对教学、对人生热情度下降了(比较严重的是今年春节左右),我一度为此苦恼。但,这个暑假,因为阅读、因为组织学生晒阅读晒运动,我忽然感觉一股蓬勃的生命在崛起,渐渐地心态变得积极、亢奋。很多以前困扰我的问题(比如“成年人需要奋斗吗”“为什么我努力上学、努力考大学,结果却没有有些不念书的人‘混’得好”“我还要继续学习更高深的数学知识吗”“我的数学教育理想可以实现吗”等等),现在,都有了积极的回答。高老师说的这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终身奋斗精神恰好与我此时的心境高度吻合,所以我为他的话击节赞叹。
六,咸丰帝当皇帝的后半段基本在走下坡路,可是在下坡路时,他没有振作,他一蹶不振,最后干脆破罐子破摔、彻底沉沦。所以高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卧薪时,你会尝胆吗?”这个问题提得很尖锐,也值得警醒。人生路不平坦,高低起伏是正常的,但是一定要有颗积极的平常心,“上坡路时不要自高自大,下坡路时不可妄自菲薄”。不管在上坡还是下坡,都要积极应对,“你在哪不重要,关键的是你在干什么”。希望自己铭记这番话,惕厉自省。
七,高老师说,当一个人自身与现时世界冲突时,有四条路可走:以身殉道(崇祯)、从俗违道、隐身遁道(咸丰)、积极进取改变世界。前三条路不可取,最后一条虽然坎坷、虽然不易,却实实在在是一条正确的路。“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要想到达“光明”,必须历经曲折。所以,生活中不可轻言放弃,一定要有“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积极进取,激发自身最大的能量,“卧薪”时要勇于“尝胆”,要主动“尝胆”。
八,高老师说,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要有“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情”。高老师是学哲学的,所以这句话对我们学生而言可能有点费解,不过与我而言,不啻为金玉良言。所谓见解高妙,即谓此。往后的生活中,我要时刻咂摸这句“偈语”。蒋勋说“人生处处是修行”,在“现世生活”这修行道场中,我要时刻谨记“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情”,心里上平和、行为上积极,争取自己的人生更加璀璨,更有意义。
子曰诗云2017年8月27日 星期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