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碎片的时间通听了一遍这门课程,最直接的感受是这门课程不仅仅是产品经理的教程,更是对于人生、商业都非常有启发的课程。现在利用成块的时间,好好学习整理一下,本文作为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心得。
这门课程讲了大体三个层次:微观、中观和宏观,结构如下图:
课程结构图中观层面是我比较追求的:一些产品方法论、系统性的产品方法总结,也即是俗称的“套路”,而梁宁指出,其实,中观能力是相对最容易获得的,这里的最容易获得是指针对大多数人在大公司工作一段时间都会学习到的一些基本方法论,但是中观套路不足以让一个产品经理真正升级。我仔细思考了一下,我个人而言的确是这样的,但是中观能力很容易成为一个人的职业的掣肘,所以以后还是要在微观层面下功夫~~
下面,就进入学习的正题:
引言:产品能力是一个人的底层能力
产品能力就是:判断信息,抓住要点,整合有限的资源,把自己的价值打包成一个产品向世界交付,同时会获得回报。
所以一个人拥有了产品能力,也就有了把自己当做一件产品去打造的能力,让自己像产品一样与外部世界建立连接,创造价值。
一、同理心
同理心模块知识结构对于一个用户来讲,他们不能也没有必要像产品经理一样思考、一样清晰表达出对一个产品的各层体验,他能做的,就是粗暴地展示自己的情绪。所以产品经理最底层、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去读懂用户情绪,也就是“同理心”。
用户的底层情绪是什么呢?就是生物性情绪--非常本能的情绪:
愉悦、不爽、愤怒、恐惧
愉悦&不爽
简单来讲,愉悦就是“被满足”。如果一个紧绷很久的需求被满足,这种感觉就叫做“爽”。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游戏,紧绷了很久的需求(想赢)被满足,用户会感觉很爽。
满足就愉悦就爽,不满足就是不爽。人会用许多词汇来形容自己的不爽:生气(比如受到无端指责时,渴望认同的需求不被满足就会生气)、厌倦(渴望新鲜感的需求不被满足)、烦恼(对未来预期不确定性的不满足)等等。但是总结起来,这些不爽,都是来源于不满足。
产品就是通过产品建立与人的连接,从而提供服务。用户使用不使用你的产品原因就来源于你的服务是否满足用户。所以,是否让用户得到满足,就是度量产品是否到位的刻度。
愤怒和恐惧
愤怒,就是感受到自己的边界被侵犯。本质上,愤怒其实也是一种恐惧。
对于做产品来讲,恐惧就是痛点。每个人的痛点都是来源于恐惧,恐惧就是痛点。
所以做产品,
1️⃣满足用户,让他们爽
2️⃣解决用户的恐惧
这里面要强调一下,做产品不一定需要去解决用户的恐惧(也就是痛点),有的产品其实是在用户的爽点和痒点上下功夫,一样创造价值。机会判断会全面分析痛点、爽点、痒点。
潜意识
用户在表达或者做事的时候,会去迎合一些事情,也就是做违背他们潜意识的事情。所以,一个产品应该做到去迎合用户的潜意识选择。让用户去思考、去迎合外部世界实际是在推开用户,产品应该不让用户思考。
同时,高频的重复可能会改变用户的潜意识(另一个改变人潜意识的时机是人的童年),比如收礼只收脑白金。如果你不能去教育用户,改变他们的潜意识,那么就去迎合他们的潜意识。
当然,如果你要为集体做产品,比如钉钉为提升组织效率而生,必然会做很多反人性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