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完了这本并不很厚的书。
有点分不清这是真实的回忆,还是一本小说,或者亦真亦幻。
从中去寻找一个主题,是别离罢。秀贞带着妞儿去了天堂,偷儿进了监狱,兰姨娘跟着德先叔去了远方,宋妈骑着毛驴回了乡下。
最后,父亲也走了。
文字就是这么奇妙,一个人哪怕处在不太好的形态,都可以找出一个舒心的词语来描绘,只要你愿意。目不识丁是朴实无华,舞文弄墨是学富五车;挥拳的叫严父,溺爱的叫慈祥;争权夺利是拼搏,无欲无求是淡泊……
读过一些写父亲的文章,绝大多数都是光辉形象。父亲的伟大毋庸置疑,但如果是刻意的隐恶扬善,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英子的父亲是真实的,既留着男尊女卑、父为子纲的封建旧思想,又主动接近进步青年,甚至冒着风险给予庇护。身在外面,吃花酒一晚吃一条街,回到家中,独自担起一家老小的生计。
偶尔抽鸦片,对兰姨娘心存不轨,也能天天浇花培养情操。在贫穷、动乱、思想激烈碰撞的年代,这种矛盾的结合体应该不少。
这样的父亲,不会让英子觉得讨厌,虽然偶尔会有一些些的不舒服。
她是个孩子,对父亲的依赖,是一贯的。直到失去了这种依赖,她也不再只是个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