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呼市之行)
现在是4.9,是我从呼市回来的第二天,我曾多次提笔写些心得,但无结尾,而每一次的开头都大相庭径。如果没有文字记录,那多年后的回忆中只有几张静态的照片吧。
塞北以北,在路上旅行,谈不上吧,只是去不同的城市看看,领略城市化进展中大体相似的高楼大厦和细微差别不同风情的人 物。
去看看,看是目的,但又不为全部,而“去”又有着别样的经历,为看添些色彩。
一路北上,而又折向西,应当是雨纷纷的日子,在塞北以北,便为雪茫茫,时静时动。在“去”的道路上,红黄相见的国徽在绿铁皮的映衬下更为显眼,是国际列车。去往莫斯科。若有机会,望那列火车中有专属我的座位,感受火车跨国的情愫。
塞北以北,在路上当狂戾的暴雪停止了怒吼,而又慢慢变为温柔,最后化为雨,到了,快到了。雪变雨,这便是城市的温度。
在得知友人去错站后,初入陌生城市的我,没有多走几步,去了就近的一个小商店内避雨、等候。
没有无聊之意,倒是像一个窥探者,关注着不同的人。绝大部分,行色匆匆,一波又一波地往外拥。站在屋檐下等待的我们,又是大不相同的个体。
小雨淅淅,冷风嗖嗖,天凉衣单薄。
"喂,哪了,我出站了,什么,你还在公交上,你咋不早点出发,你不知道天很冷吗"。她应是本地人,在等待家人吧。于她而言,小雨为油,不会浇灭心中怒火,则使火气更为旺盛。
"嗯,小商店下站着,穿白衣的那个,别急,我等你"。他,学生模样,是与我一样,等待友人吧。
而她,撑着伞,没有通话,只是静静地等待。终于,他来了,她奔向他,男孩没有撑伞,双手轻抚着女孩的脸颊,疼惜道“冷吧,叫你别过来的”,但喜色却洋溢于脸上
本地人的她,目光转向了一处,中年大叔手中拿着一件黑衣来了,“这谁的衣服” ,“女儿的”,语音未落,她扭头而走,没有伞,径直走向雨中,独留他一脸茫然,呆愣而后又口中喃喃道……
而白衣男孩也等来了女友……
你看,火车站,不仅是分别的场地,更是相聚的起点。
塞北以北,在路上天色微晚,友人在堵车的前提下,终于来了……(zz宝宝,哈哈)。打开地图,导航坐公交。
有惊无险,过山车般的心情,一件事情拉开了帷幕。
火车站,公交站台处,是“剪刀手”常出没的地点,车来了,注意力集中到投币处,拥挤的人群,我不知道一只恶手伸向了我的口袋,“你在干什么,小姑娘,小姑娘……”仅以为是熟人间的聊天,在我转头的一瞬间,看见了相似的手机屏保,不经转动的脑筋条件反射接过了手机,便匆匆走向车内。而后,他进来了,看向我,似有些不满,仅是“谢谢”二字回之,我不知在该如何表达。问路化解了我们之间的尴尬,他对我说到“刚刚手机就已经到了别人手中,小姑娘,出门在外注意点。我看不惯这种行为。还有,别人帮助了你,你作为受害者应当一同与帮助者战斗,如果我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我受伤了,而你又走了,我该如何,所以这是一个互相的关系。也正因如此,制止这种劣行的人也越来越少”我频频点头,愧疚而又万分感激,“一堂课”中我所得到了许多。正义的人是在何时何地都存在着。他也提醒我们到站了,在下车之际,我所能做的,是在道一声“谢谢” 叔叔,感谢您,好人,愿您一生平安。
塞北以北,在路上故事还有很多,且慢慢道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