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就喜欢看书,不管去谁家,只要看到了书,就可以安安静静的一个人待上很久。我的妈妈坚信书非借而不能读,所以很少给我买书,家里只有十万个为什么,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和伊索寓言,也没有订阅什么杂志。我只有去别的小朋友家,才可以看看郑渊洁的《故事大王》和大人们订的《故事会》,甚至连《电视报》、《参考消息》这一类的报刊我都不会错过。小学有《小学生必读》,初高中有《读本》,这些《读本》到现在还留着,上面古文部分还有我用铅笔做的笔记。
等上了大学,我没有怎么为专业发愁,刚过一本分数线,服从调剂就读了汉语言文学专业,也就是众所周知的“中文系”。学校的图书馆藏书很丰富,按照课程需要和自己的兴趣,我常常待在图书馆里如饥似渴地阅读,但是由于性格原因(我好奇心很重的人),各个作家的,包括文学读物、电影评论、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我都会去阅读,读得快,同时又不求甚解。在种类繁多的书籍中,我对文学作品有着天然的同理心,总是会陷在故事里,久久不能自拔。读到司马迁为李陵受刑,读到周兴嗣编纂千字文一日鬓发皆白,都会忍不住落下眼泪。读到冯骥才《三寸金莲》里裹小脚的情节,心理不由紧张难受,读到铁凝作品,文革时期红小兵对书中人物进行“惩罚”时,我心理就充满了恐惧和同情。我很庆幸专业要求和自己的兴趣能够吻合,但是我却没能学成一个作家。
有人说多读多写,自然就能写出好的文章,但我对这种说法始终持怀疑态度。我觉得成为一个作家需要很多的条件,最简单也是最偶然的条件就是天生的会写,不是每个人都能创造出一个东西。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想法,我对作家一直充满了敬佩。另外一个条件,比较艰苦但也是普通人就可以做到的,那就是从小就创造条件,接受文学写作方面的熏陶,我觉得一个比较典型的作家就是三毛(陈懋平)。但是世事无绝对,只能说在作家养成的道路上,哪方面的条件所占的比重更大一些。
回到自己这里,先天方面,我心思细腻且敏感,容易发现生活中的小确幸,也容易触景伤情。后天方面,我的确也读了很多书,但是这都远远不够。虽然我不确定,以后我所积累的知识能否让我的文思喷涌而出,但是既然喜欢读书,那就充分地享受读书的感觉,想成为一个作家,就要认真去学习好作家的作品。用最艰难和笨拙的方法,到达一个我可能到达的彼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