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12-20

2018-12-20

作者: 德罗巴007_592 | 来源:发表于2018-12-20 21:16 被阅读15次

罗胖在《终身学习》一书中,提出了三种学习方式

1:碎片化。

现在的人不管干什么,总是不停的摸出手机,我大概估计了一下,每天解锁手机的次数绝对在50下以上,当然这是我们社会协作关系极度复杂化的结果,各种社群各种课程各种信息都要同步处理。

2:终身化。

学习越来越是一个“终身化”的事情。

过去有一个词叫“学业有成”,大学毕业基本就算学业有成,留学归来叫做“学成归来”。

但今天有学业有成这件事吗。

新生事物带来新的知识像海浪一般涌来,你只能被裹挟着不停的奋力前行。但当你20岁大学毕业,整个社会并没有为终身学习提供解决的方案和服务。

3:跨界化。

现在学习越来越跨界化了。

这种事在几百年前没什么,那时知识总量少,每个学习者都能上通天文,下晓地理。现在看来,他们所具备的那点知识量,还赶不上现在的一个小学生。可是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的知识大爆炸,知识的负担也越来越重。

那么面对这三种学习方式带来的三种结果,

1:没有整块时间持续学习。

2:大量新的知识。

3:如何跨界学习?

我们该怎么办呢?

我写过一篇文章讲到如何看待碎片化学习。

这是这个时代赋予了我们更多的学习机会。

你开车不可能拿着一本书看,而现在可以听音频,这无形当中是不是增加学习的时间,

那么这就不存在解决不解决的问题了,你只要认识到碎片化能更多的学到知识就行。

但对于如何终身化和跨界化学习,我还是没有确切的答案,或者说还没有认真思考过,而罗胖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五个关键词。

1:人格。

牛人是知识的载体。

知识已经被他们像买菜一样买回来洗干净,切好搭配好融合好了,跟他们学当然更省时间。

所以一定要尽量的多参加各种线上线下的培训班,因为不只是老师在教你知识,你还可能认识更多的牛人。

有一点是肯定的,牛人都爱学习。

2:概念。

我们人类是一个超级模式化的动物,世界本身又非常复杂,怎才能变成知识呢?

就是沉淀为一个个的概念。

概念是一个知识的基础框架,所以在了解一门新学科时,先去了解概念就非常重要。

3:缝合。

就是把知识用针缝合起来。

学习知识是自己的事,是从自己内心向外界盛开的一朵花。外在的知识从你眼前飘过,你必须一针一针的把它缝起来。

怎么逢?

很简单,表达一次,写一个读书笔记,这样便会和你原有的知识体系长在了一起,即便将来你全部忘记了,没关系,你也知道到哪里去寻找。

4:目标。

世间有两种人,一种人的世界里只有三个词,立场,感受和意见。

第二种人也有三个词,目标,方法和行动。

我们一定要从第一种人的思维方式切换到第二种人。

因为立场,意见和感受可以装一脑子,而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价值观在脑子里打架,你不知道哪个对哪个错,或者是一会这个对,一会那个对。

可是一旦切换到第二种人生就只有目标,方法和行动,一切就被整合过来了,这是产生一切的动力。

我们普通人只要面对一个个的目标去行动获得反馈,然后调整行动继续前行。

所以知识是什么。知识就是偶尔亮起来的一小片天空,这是我们要抓住的线索,然后照此行动。

《财新》杂志的总编纪王烁讲到,现在对待知识的态度,不能用农耕时期的方式了,就是种一块地,在里面一天到晚的辛勤劳作,而是要用游牧民族的态度,哪里水草丰美,就向哪里迁徙。一辈子都不能停。

跟进时代的脉搏,在知识与知识的结合部钻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新知识,虽然不容易,但我要做的就是,绝不下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12-2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muu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