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艾滋病的救助调查:他们为艾滋病村的公益付出,还能走多远?

艾滋病的救助调查:他们为艾滋病村的公益付出,还能走多远?

作者: 睿汐ghy | 来源:发表于2019-12-15 14:02 被阅读0次

    “艾滋病村”是一个历史词汇,是媒体及民间对艾滋病集中爆发地的一种称呼。

    更确切来说,是指因“血浆经济”造成的大批村民被感染、发病的农村地区,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文楼村就是广为人知的其中一个。

    十几年前,这个词语听起来有点刺耳,而且带着苦难、阴暗的气息,时至今日,在国家相关部门及医务人员的努力下,这些地区有了明显的改善。

    值得思考的是,在疾病的预防、控制发生巨大改变的情况下,曾经救急式的医疗帮扶和救治,如何驶上常态化救治之路?

    临时性救治存在弊端

    上个世纪90年代,“卖血潮”令人心惊胆战:在中原地区的贫困农村,分散着许多大大小小的血站,在每200CC血液能换取几十元钱的诱惑下,许多村民纷纷加入卖血队伍。其后的几年间,村中大批HIV感染者集中进入发病期,不少村民因为“怪病”、“不明原因”而死亡。这种情况在河南的驻马店、商丘等地较为突出,与之交界的山西、陕西、安徽、湖北等部分地区也纷纷出现类似情况。

    国家相关部门及疾控部门了解情况后,非常重视,自2003年对艾滋病进行全方位的防治工作,此前已对文楼村等重灾区进行了紧急救治。

    “四免一关怀政策”,明确了对这些地区的救助方向,如对当地经济困难的艾滋病病人,提供免费的抗病毒药物,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和病毒检测的人员,可得到免费咨询和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检测……

    作为参与该项工作的一线医生,一位危姓教授表示,鸡尾酒疗法和中医药在疾病高发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稳定了病人病情,挽救了许多病人的生命。

    特别是中医药,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按照每人每天十元钱的标准计算,有为贫困地区患者雪中送炭的作用,从最开始河南、广东、安徽、河北、湖北的五省试行,后推广至11省区。

    危教授介绍,当地政府对艾滋病的救治很积极,拿中医药来说,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将药熬制之后,装入袋子中,由县级卫生机构一级级下发,最后送至患者手中。

    但是,由此也产生了许多不便:运送过程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农村贫困地区少有冰箱等家电,气温高的时候,药物极难保存,甚至有人将药袋吊入水井以保鲜。

    此外,“鸡尾酒疗法”药物种类繁多,服用周期复杂,很多村民得到派发的药品之后,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而服用不当,影响了治疗效果。

    除此之外,由于媒体的宣传存在一定偏颇,很多村民对“免费救治”产生了误解。

    该领域的医疗专家、社会学家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对“艾滋病村”患者的关怀、救治达到何种程度、持续多长时间,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疾病高发期的救治工作很重要,从救急状态进入常态化,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更需要不断的尝试和探索。

    常态化救助机制:任重道远

    时至今日,昔日的“艾滋病村”不再是一片悲苦的景象,各方条件均有了较大的改善,当时预测的井喷式爆发被及时遏制。

    原来集中发病的地区,在有偿供血被制止以后,新发的人口很少,原来的感染者也形成了固定的人群。

    但是,在相对乐观的环境下,“艾滋病村”常态化救治机制的建立,依然道阻且长。

    危教授介绍,目前他所参与的对农村地区HIV感染者的医疗救治,多以项目的方式开展,卫生、疾控部门从上到下层层协调,组织患者集中诊治。

    他及其所带领的团队定期下乡帮扶,已经坚持了整整十年,这十年间,他们的足迹遍布河南、河北、山西、安徽等地。

    前期坚持每个月去一次,完全是自愿形式,来回的交通费、食宿费等费用完全自理。

    由于医疗工作的繁重,后期不得已改为三个月一次,但是依然属于志愿行为,得不到任何补助或奖励。

    作为团队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这位教授坦言,他不敢打包票这样的下乡活动能一直坚持下去:坚持一年、两年,是大家响应他的号召,发扬奉献精神。

    但是,十年、二十年的坚持,即使他自己能做到,怎么能要求每个人都做到呢?

    团队的每位成员既是大夫,也可能是孩子的父亲、母亲,或者老人的儿女,每次下乡至少三四天,正好赶上家里有事怎么办?

    例如,医疗队到山西省运城市进行救治的时候,为了降低交通成本,选择费用较低的单程15个小时的火车,路途的劳累可想而知,而碰上节假日等高峰期,甚至有可能买不到返程的车票。

    为了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危教授所救治的地区范围也有所缩减,以山西地区为例,原来有三个县,现在集中于一个县。

    不仅仅医务人员付出很多,当地的工作人员也颇费精力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危教授在患者中挑选了两位负责人,负责医疗队和村民之间的沟通、联络。

    每次医疗队到来之前,负责人就以电话通知的形式,告知该区域的患者就诊的时间、地点,遇到电话联系不上的,他们甚至直接到患者家中告知。

    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无不昭示着应急式医疗救治体系的不合时宜,也提醒人们思考如何建立可持续的、常态化的帮扶模式。

    危教授认为,目前可以参考的模式有很多种:

    其一,可将艾滋病的治疗纳入正规的医保体系,村民可到定点的医疗机构检查、治疗,医疗机构按照正常的诊疗流程为患者提供服务,并收取费用,患者只需支付自费的费用即可。

    与现在的组织患者集中诊治的模式相比,这样的方式更为灵活。

    其二,可参照国外一些地区的做法,为每位患者办理艾滋病的治疗卡,国家补助资金可直接打入卡中。

    这种方式既减去了不同机构运作、管理的成本,也为患者带来了切实的利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艾滋病的救助调查:他们为艾滋病村的公益付出,还能走多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mwk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