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分裂型人格(Schizoid)(1)
前面提到,五种人格大致上是依据童年受原始创伤的时间先后而分类的,分裂型人格受到创伤的时期,以今世而言,多半是出生前、出生当时或出生后几个月之间这三个阶段。
创伤发生的原因是需要不被满足,初入人间之胎儿的需要即是对存在有安全感,正如一个初入陌生之地的外乡人,他需要感觉生存不受威胁,也需要觉得自己受欢迎。想想,你若刚搬入新居,你最需要的自然是:
(一)新屋有安全感,(二)受街坊邻居欢迎。孩子若感觉自己不安全,创伤于是生成了。
出生前、出生当时或出生后三个阶段的胎儿会有什么样的创伤?
出生前的创伤当胎儿在母体时,胎儿生存的一切完全仰赖母亲,母亲不只透过脐带供给胎儿食物和养分,两者的荷尔蒙系统和化学作用也紧紧相连,母亲的感受和情绪都能传达给婴儿,比如说亲的肌肉会收缩,包围着胚胎的胎盘缩紧,胎儿能感受到压力,胎儿小身体(此时尚未有肌肉,只有一些结缔组织)也收缩。胎儿能感觉父母亲的争吵,能感受到父母亲内心的愤怒,若是父亲对母亲拳脚相加,孩子感受到的恨就更强烈,有时,母亲心里想要堕胎,即使从来没向任何人提起,肚子里的胎儿也能感觉到。
又比如胎儿在34周左右开始具有“惊吓反射”(startle reflex或mono reflex,在受到惊吓时,四肢和脖子同时向外伸张),此反射在出生后三四个月后消失,“惊吓反射”是传统医学上用来测试新生婴儿中枢神经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标。若胎儿常常受惊吓或长期处于不安的警戒状态,会有什么情况产生?由于惊吓反射能启动下枕骨肌肉群,我常常从抚摸小病人下枕骨处就能知道孩子对生存是否有安全感,我所治疗过的孩子下枕骨附近的肌腱不是太紧就是太松,其神经发展自然也不会正常。
还有一种情况属于出生之前,但与这一世的“新居”可说毫无关系,那就是胎儿对以的世界仍恋恋不舍或极度不愿却又不得不投生此娑婆世界,这样的情况,即使新居再坚固安全,父母亲再欢迎,胎儿仍满心不悦也不愿住进这人的世界。
出生当时的创伤出生当时可能有什么情况使孩子受到惊吓?想想胎儿原处在母亲温暖的羊水里,自母亲狭长黑暗的产道经过千辛万苦把自己挤出,一旦出来,眼睛所看到的是刺眼的日光灯、乌黑黑的陌生人,耳朵听见冰冷金属器械相互碰撞的声音,身上的毛孔呼吸到的是产房里冷冰的空气,更糟的是有的医生大力地在幼嫩的小屁股打一大掌,凡此种种,都可能让胎儿受到很大的惊吓。在孩子出娘胎后,传统的医院大都马上将孩子和母亲隔离,先抱去清洗,之后大半的时间都待在育婴室里,婴儿没有办法随时获得母亲的关爱和抚摸。这种和母亲没有联结的情形,也可能使他在日后的生活中发生和人互动的问题。好在现今有些先进的医院已意识到产后身体接触和吸食母奶对母子关系发展的重要性,也有研究证明无人抚摸的婴儿其猝死率也高。十多年前我认识一位女士退休后在医院里担任义工,她的工作就是抚摸安慰初生的婴儿,好让他们感受到人的联结而去除恐惧感。
出生后的创伤出生后有什么情况使孩子受到惊吓?比如说母亲由于在生产时遭到巨大的痛苦,因而没有多余的心情和体力时时刻刻给予孩子所期待的爱和关怀,疲倦的母亲有时只是一个眼神,或只是母亲转过身去,都会让这个时期的孩子,心理遭到创伤而感到生存的痛苦,因而要逃跑(能量分裂)。
不管原因为何,所有这时期所受的创伤都殊途同归,都对生存产生恐惧感,都使婴儿一开始就抗拒这世界,因为世界太让他失望了,只好缩回自己的壳,别人都不得靠近。分裂型的创伤比起其他几型,可以说更具威胁性,危害也更大,因为它早在婴儿还未发展自我之前就已存在,否定了婴儿的生存权利。有许多疗愈大师认为出生的创痛对长大成人的个性要负至少50%的责任。
第一节分裂型人格(Schizoid)(2)
做父母的请勿自责我们讨论孩子创伤的同时,绝不是指责母亲不够好或不称职,有时孩子受伤和母亲好不好一点关系也没有,因为孩子是用他们自己的意识去感觉周遭的世界。也许孩子的母亲充满慈爱,而且非常期待这个孩子的出生,但如果孩子的意识认为这个世界对他是有敌意的,即使母亲只是转身去做其他的事情,孩子可能会感觉“糟糕,她怎么没有看到我,大概不想要我”或是“天哪!眼前这个女人根本不喜欢我,她肯定很讨厌我”,因而对世界、对母亲(此时期母亲就是全世界)产生敌意。
你也许要问我们婴儿的意识是如何形成的,我们的回答便是,新生婴儿投生人间绝非空手而来,它带着过去的创伤、此生的课题、此生要做的功课和要完成的任务,以上所述的综合决定它将受哪种伤,所以每个人所受的伤都不同。
同样的情况使胎儿甲受伤惨重,对胎儿乙却毫无影响,比如说妈妈因为重男轻女的观念使得她对自己怀着女胎甲非常不满意,而这种不想要女儿的心念使胎儿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女儿长大成人始终觉得自己没有生存的权利,可能终其一生都活在恐惧中,妈妈继大女儿之后又怀第二个女胎乙,妈妈又心生厌恶,甚至希望胎儿死去,然而这种心念对小女儿一点影响也没有,她长大后照样生机盎然,照样热爱生命。我们过去世的伤正如一块磁铁,能吸引让前的创伤物质化的能量,也许大女儿甲的创伤是与“恐惧生存”有关,她的人生功课可能是要找到人间生存的意义,为了让前世的创伤在今世“物质化”,所以她找的妈妈是一个不欢迎她的女人,好让她一入胎就经历这从前世带来的创伤。而小女儿乙的创伤和人生议题与生存关系不大,因此对妈妈可能造成的创伤有了免疫力,即使妈妈再怎么伤她,在小女儿身上却完全不着痕迹。
低层自我以上种种在出生前后所生出的恐惧,会刺激孩子的中枢神经不断发出讯息告诉这孩子:这个世界不安全,而且对他存有敌意。这会让孩子因为受到惊吓而想逃跑,内心产生强烈的恐和敌意。这种害怕和敌意,都将记录在身体各处,不但肉体的脑袋(如太阳穴附近掌管恐惧情绪的杏仁核),乃至于全身的细胞永志不忘,即使意识上不记得了,也会深刻地镶嵌在我们的潜意识和能量系统之中,而这些都是我们无法察觉的。
恐惧存在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不断地在生活中重复,像这样的孩子,只要一感觉恐惧,马上生出负面意念:“我要逃跑”、“我将分裂”(灵与肉分裂),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的灵和肉体常会呈现分离的状况,我们称这类的人为分裂型。
逃跑成了他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不管是因为害怕生存于此世界,或是留恋原来的世界。只要灵与肉一分裂,一离开他的肉体,他就觉得很安全。在我多年治疗孩子各种疑难杂症的经验里,我认为自闭症(封闭自己,逃离人群)即是这种防御方式最极端的一种表现。自闭症的孩子极害怕存在,很本能地生出了“我要逃跑”、“我将分裂”的负面意念(如自闭儿踮脚的现象即是准备随时逃跑),因而启动逃跑的自我保护的机制,久而久之他的低层自我“我不存在,你也不存在”就落实在生活中成了习惯,因之不但否定自己所存在的物质世界,也无视别人的存在(许多自闭症的孩子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对人无眼光接触,听不懂人说的话,周遭的人对他来说像是家具)。
形象自我分裂型的人的一生,对生存有莫大的恐惧,他们普遍有个根深蒂固的形象:“我若存在肉体,我将被消灭。”他们常觉得自己没有生存的权利,只要存在就会面临被消灭的危机。害怕人亲近,疆界感很强烈,一旦别人进入他的能量体就感觉受了侵犯,会很强烈反抗。他偏偏生就敏感的身体,为求自我保护,常常得把自己的身体空掉,只要受到威胁或感到害怕时就立刻逃跑,肉体跑不掉就跑灵体(能量体),只要离开肉体就会觉得安全。
第一节分裂型人格(Schizoid)(3)
对生存的恐惧表现在人际关系上就是欠缺社交能力,分裂型人格社交能力通常不佳,在见到一大堆不认识的人时常手足无措、手脚冰冷,他平日极力避免和人接触,费尽心思逃离人群,不得不接触人的时候,也得找个较无压迫感的小团体躲起来,最好不要被人注意到。一般来说,他们不依赖别人,也不需要任何人,最好不要为任何人负责任,这样才不会被人套牢,可以随时随地逃走。在亲密的人际关系中,分裂型的人也不容易相处,他们似乎喜怒无常,今天相谈甚欢,明日见面却形同陌路,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知何时得罪于他,他若即若离,有时热情,有时冷漠,着实令人费解。
防御模式分裂型的人最常用的防御模式,即布兰能所称的“刺猬”或“退缩”反应。当分裂型之人感觉受威胁或不安全时,灵体(能量体)离开肉体,像是将自己放空,当我们说一个人“神跑掉了”“心神不宁”“有听没有到”“有眼无珠”“视而不见”“不活在当下”“心散”或“注意力不集中”,都是在形容这种状态,布兰能把这种防御行为称为“退缩”,能量体退到一边,通常是退到肉体的后面。
另外一种模式为“刺猬”:分裂型在受到威胁时,不自觉地发出一种带刺的能量振动,目的是引起你注意他的存在,让你保持适当的距离离他远一点。甚至他的言语上也可能带刺,因为言语携带着能量,也是一种能量形式。这个人让人感觉身上到处长针,刺得你浑身不舒服,想早点离开他。
面具自我分裂型觉得害怕,一心一意要离开肉体的物质世界,逃跑的方式通常便是将能量上抽,进入头部第六和第七这两个振频高的灵性之轮,以追求灵性体验,避免和人或和世界联结而产生焦虑。分裂型人格的面具表层,是用来遮盖他的创伤、低层自我、主要形象、防御和高层自我的工具,他用来应酬世人的一张脸是:“我不在意物质生活,追求灵性比较重要。”他用这样的灵性面具以避免和人或世界联结,因为他的潜意识知道,若开放自己和人联结,他将产生莫名的焦虑和绝望的痛苦。因此,分裂型所戴的面具可能极其平和、宁静,然而,这面具真正代表的却是“我知道你会拒绝我”或是“我在你不理睬我、拒绝我、恨我之前,先不理你、拒绝你、恨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