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在知识的上游开疆扩土的人,才会拥有创造的快乐,和造物主般的丰盛。
与诸位价值输出者们共勉。
先分享一个故事,来自《清醒思考的艺术》:
普朗克获得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后,在德国开了一系列报告会,不管去哪,他都会就新的量子力学演讲一番。他的司机渐渐对他的报告烂熟于心。“教授,我建议,在慕尼黑由我代你作报告,你坐最前排,戴上我的司机帽。让咱俩换换花样。”普朗克觉得很有趣,接受了司机的点子。于是司机为一群专家作了一场有关量子力学的长篇报告。之后,一位物理学教授举手提问。
司机回答说:“我没想到还会有人提出这么简单的问题,请我的司机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故事是著名投资人查理芒格分享给这本书的作者的。
查理芒格把知识分为两种,一种是“真知识”,一种是“司机知识”。这个故事中,对应的就是普朗克和他的司机。在互联网时代,传播成本越来越低,各路专家和砖家层出不穷,难辨真假,要如何区分司机和真正的专家?
你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拆分细节和快速提取能力
专家具有对自己领域内知识的快速调用和拆分能力,他们对于内容的记忆不是流线型的,而是网状的,能够通过不同的维度来进行知识的分类和组合。
在故事中,司机并没有这样的能力,因此一被提问就被问倒了,而专家能够快速响应,对提问进行分析和解释,并调用大脑中可用的知识储备,给出相应的解答。
▌拥有广袤的背景知识
专家们的大脑里有丰富的背景知识库,积累自看过的书,做过的事和大脑思考产生的观点等等。同样一份演讲,司机的口中,能够讲的非常流畅,但看上去更像是一个演员;在专家的口中,或许不那么流畅,但会有更多互动与碰撞,以及更多的旁征博引。专家的知识拥有庞大的后台支持,司机则只有前台。
专家们会根据听众的情况,完善知识和唤醒记忆,而不仅仅是告知。
▌找准特定环境下的最优解
专家和司机的最大差别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司机知识(例如机场成功学系列)在面对具体问题的时候,往往只能给到你一些正确的废话;真正的专家,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下具体分析,看到相似案例中的相关性和细微差别,找到恰当路径,切实解决遇到的问题。
提高对专家和司机的辨识力,可以帮助我们筛选出真正有货的牛人,从而得到真正有价值的内容,避免不必要的弯路。
有时候,我们自己也常常掉入到了“司机知识”的幻境里面,以为自己具备了专家的能力,但其实只是“知晓”了一些表层信息,对更大的轮廓一无所知,在真正要用的时候,手足无措。学了无数的套路,却依旧走不好自己的那一条,就像开篇故事中的司机一样,听了无数遍量子力学的演讲,但依旧只是个司机。
套路学起来都简单,真正难的,是积淀。
问题来了:如何走出“司机知识”的泡沫?
以下三条建议,或能帮助你成为真正扎实的知识匠人。
▌延伸你的知识层级
司机对于信息的理解是单一层级的,就是那一篇演讲稿,但真正的专家可以在多个维度上分析所讲的知识。向上可定义,能够对知识进行抽象化和概括归类,并对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有立体的认知;向下可解释,也能用实际案例和经验把一个知识点变得通俗易懂,被更多人理解。
在《语言学的邀请》一书中,作者提到了语言具有多个层级,事实上,我们的知识也有。向抽象区一端延伸,我们来到概念和逻辑层面;向具象区一端延伸,我们回归事实和故事层面。
真正的专家,具备富有弹性的知识结构。
▌进入到“后台知识”层面
如果你刚进入到一个新的领域,建议你跟随领域中的一位牛人。大部分的知识光看和模仿都是不够的,需要有人给你点出背后的“为什么”,也就是知识的后台。一方面,你能从牛人口中了解到只有内行才知道的暗知识,另一方面,在共事的过程中你也能不断打磨自己的理解深度和输出能力。师傅不领,进不了门,是有一定道理的。
不深入到内部,一直在模仿的层面空转,就像那个听了无数次普朗克演讲但仍然只是个司机的司机,或许也有点像,读了无数本书但仍然只是个知识消费者的你。
▌清楚自己的“能力范围”
能力范围的概念,是巴菲特提出来的:“认清你的能力范围,并待在里面。这个范围有多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这个范围的界线在哪里。”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和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一样重要。
自然界中,大部分的食肉动物都会为自己圈出一块自己的领地,在此之内的每一处地形,都了如指掌;在此之外的世界,不轻易踏入。古老的生存智慧启发着我们,存活下来的那群物种,大都是活得心中有数的。
虽然大家都在提跨界,但别忘了,你得先有界,才能跨界。
形式上的百般花哨,用用一时爽,来得快去得也快;内在的不断打磨,坚定不移的日拱一卒,才是真正的鸿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