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气候变化从来不是简单的事

气候变化从来不是简单的事

作者: 田小森 | 来源:发表于2014-05-25 10:10 被阅读0次

    我妈跟我说,北京早晚温差大,得记着点加减衣服,免得感冒了又咳嗽半天。我说没事,小事儿,扛得住。可是,我就真感冒了,而且还真的咳嗽了老半天。天气可真不是什么小事,时刻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而如果将尺度稍微扩大一些,要说气候,那就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的更紧密更深刻了,不仅仅感冒打喷嚏,我们的衣食住行都跟气候连着。气候稍微变暖些,海平面就上升了,沿海城市将面临被淹没的危险;气候稍微变暖些,许多我们赖以生存的农作物就没以前长得好了,短缺的粮食会让很多国家的很多人饿肚子;气候稍微变暖些,本来温和的气候开始急速变化,极端天气让航海和航空都面临巨大的威胁。
    作为国际组织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评估报告的联合主席,秦大河院士很乐于分享他在IPCC任职这几年所了解到的一些信息和见识。
    据莫宣学院士的开场白,这是秦大河院士在地质大学(北京)做的第三场与气候相关的讲座,讲座的内容是想要深入浅出地讲讲IPCC这几年都做了啥,大量科学家聚在一起的这几年写出了一份包含着何种信息的报告。
    2014年分批次发布的报告是IPCC做出的第五次报告,报告围绕着气候变化的科学影响,适应与减缓等方面做出了分析和建议。秦院士今天的内容延续同样的逻辑将完整展现整个报告的思路和内容。
    科学影响是个啥,就是从事实出发,实证出发,看看从工业革命以来我们人类都对气候做出了什么样的影响,统计从各方面收集到的数据,看看随着时间的推进,气候有什么样的变化曲线;适应就更简单了,秦院士的一个例子会让你恍然大悟——我们现在在黄河边上修建的大坝就是对黄河周期性泛滥最好的防范与适应;减缓则相对困难,因为在这个层次上谈问题,已经不仅仅是科学那么简单,相应的政治和经济问题必须要纳入考虑,减缓是在适应的基础上做出本质的改变,让影响从根基上被解决,具体应用到气候变化上就是节能减排,按计划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在IPCC的评估报告前三期发布的时间中,国内除了少数专业相关的研究者在做跟进以外,少有人参与其中,这仿佛让人觉得国人对IPCC的贡献是半路杀出的程咬金。但事实上当时中国气象局在IPCC成立之初就已经是其中的牵头人。在IPCC的第二次报告中引用了11位中国科学家的文献,在第三次的报告中引用了19位,第四次中逐步上升到28人,而在2014年发布的第五次报告中,中国作家的人数已经达到了43人。在国际上,文章被IPCC引用,是学术走向成熟的一种表现,而逐渐增多的中国科学家出现在IPCC的引用中,也同样说明了中国学术界的明显进步。
    IPCC逐步取得世人更广泛的瞩目要归因于一次论辩。曾经在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发表后,有科学家质疑IPCC数据造假,认为IPCC想通过报告的形式鼓吹气候变化的恶果从而达到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目的。但后期的调查结果发现IPCC的数据情况良好,并没有明显的政治倾向。于是在这场论辩中积累的关注度逐渐让IPCC的理念和内容在普罗大众中传播,也因此走出了曾经稍显封闭的象牙塔。
    本次代号为AR5的报告从撰写到发布都一直在吸引着媒体的眼球,因此也一直有媒体不断在报道相关报告发布的进度和发布的内容。在秦院士的总结中,这次报告的核心内容有以下几点:1,全球气候依然在变暖;2,以人类活动为主要原因;3,预估气候将继续变暖;4,将带来严峻的影响和风险;5,如果不采取行动,气候升温将超过4℃,如果采取合理的行动,可控制在2℃左右;6,需要促进能源变革,促进全球范围内的长期减排。
    这里问什么要提一个很明确的4℃和2℃呢?因为气候增温4℃几乎是在未来几十年中,能够容忍的气候变暖的极限,超过这个极限,气候变化几乎就会失控。而将增温尽量维持在2℃才有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筹划合理的解决办法并留给自然更多的自我修复的空间。
    但在这个地方我稍微有个疑问,学过古地理的人都知道在白垩纪时期的气候炎热干燥要明显比现在高很多(有研究表明平均气温不止高4℃),那时的气候也逐步在时间的推移下逐渐回归了。为什么现在4℃的气温会显得如此难熬呢?
    秦院士认为地史中,时间单位即使不是以百万年来计算,也是以千年为单位,而在IPCC考虑的气候变化是人类在工业革命以后由人类的活动所引起明显气候变化。这里有两大不同点:第一是时间尺度不在一个量级上,不能直接对比;第二是米兰科维奇旋回引起的气候周期性变化并不能与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直接对比。
    第一个时间尺度很好理解,如果我们短期内让气候增温超过4℃,由于温室气体的惰性,它会在大气中停留很长的时间,因此有可能推动之后的气候快速升温而造成灾难性的结果。第二个则是,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是爆发式增长性的,短短两百多年的时间内造成的影响,在非人类活动影响下要几倍甚至十几倍的时间才能达到类似的效果(排除火山爆发,小行星撞击等突发事件)。
    说过了危害,表明对未来相对乐观的秦院士又解读了各个国家的碳排放量情况,并讲到了要在未来如何控制碳排放量才会有相应的几率将平均气温控制在一定的水平线上。这些目标看起来都相当的具有挑战性,当然,为了环境的未来,各国政府还是在想各种办法配合相应节能减排的措施。
    对于中国来说,煤炭的燃烧是碳排放非常重要的来源,近几年虽然碳的消耗量依然在增长,但是它的增长率却是逐年在下滑。这是一个不错的趋势,配合清洁能源的开发,减排的未来依然有曙光照耀。美国其实是个很好的例子,当年美国无论是总体排放量还是人均排放量都高居排行,但是近几年当他们在页岩气开发中取得明显进步以后,一扭原来的排碳大国形象,开始向褪向绿色耗能。
    中国川西南的页岩气开发在能源格局洗牌的变革中,是有希望的,对于耗能的格局的改变是有可能担当重任的。所以即使现在中国的碳排放增量都非常高的情况下,依然有可能在未来将这种趋势扭转回来。
    到此,秦院士的讲座就算是到一个段落了。在简单的问答环节中,大家的问题都更关注科学研究和政治政策之间的关系,秦院士也从他的角度给出了非常不错的回答,回答的核心,其实之前也在讲座有所出现,所以不再赘述。
    恩,这几天我的咳嗽恰好快好了,我也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气候环境的问题能像我们的乐观者们向往的那样,得到不错的解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气候变化从来不是简单的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ndd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