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释义:
德行与大道相通的人,总是遵循着大道。道所生成的“一”这个物质,其形态恍恍惚惚,很难感知。尽管很难感知,但“一”确实具有某种形状。尽管很难感知,但确实存在“一”这个物质。“一”的形象深远而又昏暗,其中含着某种精纯的物质。这种精纯的物质非常实在,其中包含有“道”的信约。从远古到现在,这些信约的名称都没有改变。所以,“一”能依据“道”的信约,把万事万物察看得清清楚楚。我怎么了解万事万物的模样?就是依据“一”所包含的“道”的信约。
导读:
本章可能是《道德经》中最重要的一章,因为本章把第一章的很多谜团讲清楚了,相应地把“道”和“一”之间的代理关系讲清楚了。我们简要地解析一下。
首先,本章给出了“有,名万物之母”的答案。
所谓“有”就是“其中有精”,即一种确确实实存在的纯精物质。这个物质就像是受精卵,其中含有“道”的遗传信息,即“道”的信约。怀有“有”这种受精卵的物质,这就是“母”,即“有,名万物之母”。
其次,本章给出了“常有,欲以观其徼”的答案。
所谓“常有”,就是包含“精”的恍惚,即“一”。“一”虽然恍恍惚惚,却是“道”的代理人,和“道”一起存在,从古到今都没有改变,所以是“常有”。“常有”包含有道的信约,据此可以“知众甫之然”。这就是“常有,欲以观其徼”。
第三,本章给出了“此二者同出而异名”的答案。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就是“道”所形成的物质是“惚恍”。“道”是“常无”,“惚恍”就是“常有”。这就是“同出而异名”。
最后,本章给出了“同谓之玄”的答案。“常有”的形象是“窈兮冥兮”,“常无”的形状是“寂兮寥兮”,故而“同谓之玄”。
本章也指出了修道的关键,就是要体悟到恍恍惚惚的“一”,以及其中的纯精物质,并感知到这个物质所包含的“道”的信约。
感悟:
大德的样态、容貌,只从属于道。这是老子首次阐述“道”和“德”关系。
“德”的内容由“道”来决定,“道”的属性由其来体现,“道”承载一切,“德”昭示“道”的一切。具体地说,道即规律,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万事万物的自然运行法则。人是万物之灵,人的德也源于道,是道赋予的,“德”就是顺从自然法则,不逾越地去做人做事,换句话说就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比方说,引力是“道”(小“道”,具体的“道”),在其作用下水往低处流,人们顺应这一规律克服引力作用,便可以引水上山,这便是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