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 概 述

一 概 述

作者: 老树2018 | 来源:发表于2020-04-10 08:34 被阅读0次

        西石家庄村地处赞皇县西南部的深山区,这里群山环绕,沟壑纵横,林木茂盛,属于嶂石岩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是赞皇母亲河——槐河的发源地之一。西石家庄村距县城三十三公里,距乡政府四公里,隶属黄北坪乡所辖,座落于狭长的长阴沟河上游,依偎在历史名山赞皇山脚下,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山村。         

        村庄背山面坡,依山而建,房屋布局分散,主街道狭窄曲折,地势起伏不平,总占地面积约三百亩。一条沿河公路从村前蜿蜒通过。村子西面与嶂石岩风景区隔山而望;东面和院头镇的花木村相邻;南行2公里是南掌村,北与胡家滩村只隔半公里。      

        村子分上、下两个庄儿,三个生产小队。 旧时在村子东山头半坡的石崖处,建有一座“五道爷”庙,以庙为界,庙西称上庄,庙北称下庄。现在村庄已扩大至南岭、安屋沟、河东台等地。自明代正统年间置村至今,历经五百年沧桑,孕育出了十几代淳朴勤劳的西石家庄人。                   

        全村现有201户575人, 2018年人均纯收入达3500元,耕地面积350亩,其中,水浇地170亩。共有党员26人,村民代表15人,村“两委”干部5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业、林果业和外出务工。

        西石家庄村有六大山场:沙地沟、庙儿沟、石路儿沟、大小庵子沟、大小贩子坡、安屋沟,面积八千余亩。  

        沙地沟:位于村子东北面,长约2公里,是村子最长的一条沟,主沟道直通马峪村的桃树沟。沙地沟西坡从北向南分支出大、小石门沟、庄子沟、大、小西沟五条沟道。其中大石门沟有本村张姓在此处居住生活过;庄子沟有本村王姓住过山庄儿。东坡从北向南分支出,羊圈洼、大小东沟、大石头沟、东河湾五道沟岔。               

        传说,沙地沟羊圈洼处有一座卧龙岗。岗上有一座姚家坟,在坟的西面有块一米见方的黑色巨石,其状如一副官印,令人称奇。汉代名将韩信闻听此事后,派人在岗东面挖了一道深约三米,长约十余米的深沟,毁了巨石,破了此处的风水,时至今日此条深沟仍在。

        庙儿沟:位于村东面,小石路沟以北,是通往花木村行李沟的一条狭长沟道,因沟内有座“山神庙”而得名。

        传说当时庙内香火旺盛,十里八村的人都来烧香祷告,祈求风调雨顺,家人平安。现庙已荡然无存。

        在行李沟壑墕处有一棵百年松柏,虽经百年风雨却苍劲翠绿,它龙爪似的根紧紧抓着地上的岩石并深深扎入石缝中,树身笔直,树冠茂密,树枝平铺开来,远远望去像一位巨人站立于此。此树是村子东面的一处景致,传说是古代人们行路的路标。可惜2018年被人为盗伐。           

      大石路沟:位于村子东南,长约1.5公里,分支出石路南沟、大小北沟。脉承东岭,因沟囗有一块形似'王八盖子`的大石头而名。

        大庵子沟:位于村子西南面,东西走向,长约1.5公里,发源于南掌村金鸡山。沟内分支出南庵子沟和北庵子沟,据推测这一带可能是原始森林。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沟内还存有老辈人伐木烧炭的窑址。

        在村子西面分布有:大小贩子坡、甜瓜湾、坟地洼、安屋沟五道沟岔。

        在贩子坡与沙地沟西坡有一条脉状鸡窝形的铁石矿藏,铁含量较高,但储量不大。1958年,国家曾组织宁晋县民工来此开采过,上世纪八十年代,河北地质十二大队在此处做过普查、钻探工作。  

        西石家庄村有五口饮水井。分布于上、下两庄的街道旁,是老辈人开挖的,深浅不等,用石料砌成圆筒状,井水甘甜,水质优良。可惜近年由于压上了自来水,许多水井废弃了。

        另外,全村原有石碾五盘,石磨十余台是八十年代以前人们推米、磨面的工具。如今己只剩一台石碾,只有过年粉糕米时用一下。  

        西石家庄村地处太行山深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7度33分32秒,东经114度34分29秒。属暖温带半温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凉爽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多北风。年平均气温12度左右,无霜期180天,年降水量500毫米左右。

      西石家庄村多年来以畜牧业、林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是玉米、花生和杂粮。畜牧业主要是黄牛、山羊。家畜以猪、鸡为主。蔬菜都是自种自食的白菜、萝卜、南瓜,豆角等。林果业以板栗、核桃为主是农民的一大项收入来源。  

        几百年来,西石家庄人靠着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才智,以及辛勤的努力生活在这片热土上。全村所有的耕地都是先辈们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肩挑背扛用石块垒砌而成。为了使粮食丰收,战胜干旱,先人们在田间、河边打水井,挖水坑,修涝池。他们用窠篓(用柳条编成的斗)泼水,用挑杆从深井挑水,用辘轳拐水浇灌出了一个又一个丰收年。虽然那时的粮食产量不高,又没有化肥和良种,但先人们还是一代代生存了下来。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传入赞皇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村里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运动。涌现出了一大批热血青年积极参加革命,有哥儿俩同参军的;有独生子要求上战场的。村里的妇女、老人做军鞋,送公粮。这都表现出了石家庄人抗日救国的奉献精神。对“冀西十三县,赞皇是模范”的光荣称号,西石家庄人也做出了一份贡献。  

        在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中,这个只有一百多户的小山村就有六人为国捐躯,血染沙场。为了保家为国有两人远赴朝鲜战场,这些先人们为我们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西石家庄村地处太行深山区,是革命老区。自1947年解放后,人们逐步过上吃饱、穿暖的生活。从成立互助组、加入初级社、高级社、到成立人民公社,再到合乡设镇,西石家庄人认真贯彻党的大政方针,一心一意谋发展,专心致志搞建设。如今的 西石家庄村人在荆棘遍野的荒山上开辟出了层层梯田,栽上果树,使村民的生活水平逐提高。  住房条件也有了很大改善,从黑暗狭小的几代同室,住进了窗明几净的宽敞新房。在吃穿方面:村民的要求不在是吃饱,而是讲究粗细搭配、营养均衡了;衣着不在颜色单调只为遮体,讲求大方时髦,多姿多彩了。手机、电脑的普遍拥有,使村民真正体会到了信息化时代的好处。村民全部参加了新农合、新农保,村民生活保障、老年人福利逐步健全,“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理想业已变成现实。现如今的西石家庄村街道全部硬化,村庄夜晚全部亮化,村党支部又开始筹划文明生态村建设,展望未来,天蓝、地绿、水清、民富已成为村子的标配,一个团结奋进、美丽富绕的西石家庄村将永远摆脱贫困,阔步迈入小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 概 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nhlmhtx.html